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约选

礼记约选

六卷。清张官德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官德,湖北武昌县(今武汉市)人。于七十六岁时,辑定《礼记约选》六卷。书首有官德自序。序云:“孔子订礼乐,不幸而火于秦,《礼记》一书,未经手定,其中不无可疑。历代先儒,各有论辨,散见诸书。其原本可疑者未删。官德行乖学浅,何敢言礼。不过因袭前贤所议,选其至精无疑者,约而编之,以为童蒙便读之资。自知僭儗,罪无可逃,然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,圣人赞易,观其会通。以行其典礼,原取乎约。区区苦衷,亦窃附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之遗云云。”(末题光绪七年(1881)八月寿昌张官德叙于养源堂之东兰轩)序后为凡例,正文首例《鲁公问》篇,有跋言明此篇刊于篇首之意,在于取《中庸》君子之道,造端夫妇,因而以是篇论大婚与合。是书卷一为《鲁公问》,《曲礼》上下。卷二为《檀弓》上下《王制》。卷三为《月令》、《仲尼燕居》、《孔子闲居》、《缁衣》、《文王世子》。卷四为《礼运》、《礼器》、《郊特牲》、《内则》。卷五为《问丧》、《三年问》、《儒行》、《冠仪》、《昏义》、《乡饮酒》、《射义》、《燕义》、《聘义》、《玉藻》、《祭义》。卷六为《经解》、《坊记》、《学记》、《表记》、《乐记》。末有官德自跋。经学以汉儒训诂、宋书义理为大宗,注释《礼经》者亦多本此。但自唐宋以后,疑经删经者亦多。《礼记》诸篇,本多出自周秦时代诸儒生记录圣览的言论,殷周的制度,本无定论,比较庞杂。故后儒对此编改次第,删减文字者尤多。如刘向《别录》本按礼类而分卷,潘相等编撰诸书,即本于刘氏。又王柘谓《礼运》是道家之言。宋儒则不信孔氏三世出妻之说。甚至还有认为《明堂位》褒举失实的。还有任意删削《礼经》的,如为举业而编撰《礼》书,则多删涉丧服丧礼者。张氏《礼记约选》既为童蒙读物,则更趋向简约,因而于《礼记》删削尤多。如《祭法》《祭统》,张氏以为其浅嬾烦琐,于古今不适用,因而删削。又以为《曾子问》纯是假托,《丧大记》《小记》及《大传》各篇,不近情理,因而皆删之不录。但对郑注则尽录,以明其尊崇正学,不昧师承之心意。是书在篇章次第编排上,本于刘向《别录》本。又有凡例末言批驳疵缪,则主要本于御篡及诸名家各书,以表白自己非臆断经文,均有所承及断据。张氏作《礼记约选》“因袭前贤所议,选至精无疑者”录之,亦可谓治礼经及推广礼仪之一大功臣也。此书有光绪年间刊本问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贡礼部玩斋集

    十卷。《拾遗》一卷。元贡师泰(1298-1362)撰。师泰,字泰甫,号玩斋。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以国子生中江浙乡试,除泰和州判官。历官礼部尚书、平江路总管、江浙行省参知政事、户部尚书等职。曾经浙右余粮

  • 两浙輶轩录

    四十卷。《补遗》十卷。清阮元(1764-1849)撰。阮元字伯元,号芸台,江苏仪征人。乾隆进士。官湖广、两广、云贵总督,体仁阁大学士。此录作者序云:余督学渐江时辑《淮海英灵集》成,盖江淮间一郡之诗,采

  • 灵峰志

    四卷。清周庆云撰。周庆云,字梦坡,浙江乌程人。灵峰在浙江钱塘县西北隅,距城九里。距西湖四里。峰高四十六丈。《灵峰志》宣统三年(1911)刻本。共四卷,分为四门:山水、名胜、人物、艺文。其谓灵峰处西湖之

  • 大司空遗稿

    十卷。明陈绍儒(约1551年前后在世)撰。陈绍儒,字师孔,南海(今广东佛山市郊)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十七年(1538)进士。官至南京工部尚书。陈绍儒工诗,音调谐美。著有《大司空遗稿》等。是集为诗文集,

  • 四书考正伪

    无卷数。清吴鼎科撰。鼎科字庭宝,江苏元和(今江苏苏州)人。是书无序例,书口题为“四书考正伪”,每篇首行或题为“四书考正伪”,或题为“四书乡党考”,共二十六条。大抵引用群说,以证经文,群说低经文一格,按

  • 秋水阁文抄

    一卷。清陈维岳(约1669年前后在世)撰。陈维岳字纬云。江苏宜兴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检讨陈维崧之弟,与仲兄陈维嵋皆有文名,得徐乾学、朱彝尊的推重。晚年自定古文百篇,即《秋水阁文抄》一卷,其季弟欲附刻于维

  • 亢仓子洞灵真经

    见《亢仓子》。

  • 子书二十二种

    见《二十二子》。

  •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

    三十八卷。王掞、张廷玉等奉敕撰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),礼部尚书王掞、礼部右侍郎张廷玉等奉敕撰《春秋传说汇纂》,至康熙六十年始成。康熙《御序》云:“朕于《春秋》独服膺朱子之论。朱子曰:‘《春秋》明道

  • 生利分利之别论

    二卷。英国李提摩太(详见《西铎》)撰。这是一部经济学方面的专著。李提摩太认为世人竞相言利,而不知利有生利和分利两条途径,所以他撰写此书以说明之。在书中李提摩太论述了利的产生,非独力与现力所能生,他主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