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释注

礼记释注

四卷。清丁晏(1794-1875)撰。丁晏,字俭卿,又字柘堂、柘康,号石亭居士,江苏山阳(今淮安)人。清代著名经学大师。道光元年(1821)恩科举人。丁晏为人清廉,富有公心,曾为救灾疏浚河道,修建公共用房及其它公众事务积极筹款捐资,耗时费力,毫无怨言。曾极力赞成严禁***,1843年因抗英屡有功勋,加侍读内阁中书衔。丁晏自幼聪颖,好学深思,博览群书,熟稔经籍。他无门户之见,主张以汉学通宋学,“汉儒正其诂,诂定而义以显,宋儒析其理,理明而诂以精,二者不可偏废。”(《读经说》),见地颇为公允。阮元任漕督时,以汉易十五家发策,丁晏逐条对万余言,江藩称其摭群籍之精要,阐汉义之奥妙。一生致力于学术,著述颇丰,约有五十种著作流传。其中二十三部汇编成《颐志斋丛书》,其它或收入别的丛书或单独刊行。其著说主要有《尚书余论》二卷,《禹贡解释》三卷,《毛郑讲释》四卷,《郑氏诗谱考证》一卷,《诗考补注》三卷,《拾遗》一卷,《三礼释注》八卷,《左传杜解集正》八卷,《史记毛本正误》一卷,《北宋汴学纂隶二体石经考》一卷,《颐志斋诗谱》四卷,《汉郑君(玄)年谱》一卷,《日知录》校正一卷,《百家姓韵语三编》一卷,《日知录》校正二卷,等等,不胜枚举。《礼记释注》书首有丁晏自序云:“庚辰之秋,自都还里,杜门却扫,取《礼记》四十九篇,紬绎读之,因据《唐石经》,及卫正叔《集说》,校正经注,订补讹说。古注质奥,孔疏所不能评者,复旁考诸书,疏其疑滞,自秋徂冬,共积得若干条,藏诸箧衍。壬午夏斋居多暇,始取旧蒿,编录成帙。题曰《礼记阐注》。刘君孟瞻曰:贾公彦《仪礼》《周注》疏皆称‘释曰’,谓释郑注,今予亦解释郑意。何不曰释注。余韪其言,遂易今名。”末题作“壬午四月二十五日,准安山阳丁晏自序”。是书卷一,自《曲礼》至《月令》,卷二自《文王世子》至《大传》,卷三自《少仪》至《坊记》,卷四自《中庸》至《丧服四制》。后为续录,又续录,三续录,四续录。丁晏是书以形声训诂为主,旁征博引,阐明郑玄释义,时有己见,亦多创新。如“桥”,郑注“桥”为桔槔,丁晏引《庄子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说苑》诸书,证明郑义之确。又如“稷日明粢”,丁晏引《续汉书·祭礼志注》,桓帝祠恭怀皇后,祝文中有:“明粢”一词,以此驳孔颖达疏引王劭“无此一句”之论断。又如《续录》内,对《礼记》是否六国时作多作考证。丁氏云,《史记正义》载:《乐记》为公孙尼子作,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亦引刘献说,《缁衣篇》亦为公孙尼子作,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谓《檀弓》篇在六国时作。并以仲梁子是六国时人为证。《王制》篇推郑玄注,亦当在赧王之后。《中庸》篇为子思所撰,《鲁穆公师》、《三年问》是荀子所著,又楚兰陵令、朱娄、穆公皆六国时之君子。郑注《杂记》,引逸礼别录,亦是齐宣王时人。以之为证,记礼者当始于六国,而后汉儒尊崇之,承袭光大。后世以为汉儒记礼,而指斥六国为纵横。此说颇确,益自孔子记录发扬诸经后,到战国时期,得到孟子、荀子的传袭,又传至伏生、后苍、申公诸儒,以此流传下来。如果不是孔子弟子及六国儒生转相传袭,孔子所述之礼必将泯灭无遗。是书于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亦有所释,对王肃否定《中庸》的说法予以驳斥。笃守郑注之法,予以发扬光大,诚郑注之功臣也。此书有咸丰二年(1852年)聊城相以增海源阁《六艺堂诗礼七编》刊本。光绪十年(1884年)蛟川张寿荣《花雨楼丛抄续抄》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语斋集

    二十六卷。明邹迪光(约1589年前后在世,生卒不详。)撰。迪光字彦吉,江苏无锡人。万历二年(1574)进士,官至湖广提学副使。(请见《郁仪楼集》条)迪光以石语名斋,盖用庾信读温子升韩陵山寺碑事,亦高自

  • 渔父词集句

    二卷。宋释少嵩撰。生卒年不详。释少嵩字亚愚。其序曰:“嘉定五年(1212年),予年十九。其秋自穆湖买船由鄱阳九江之巴河,往来凡数月。每遇景感怀,因集句作渔父词以自适。”所集不甚工,此集有《永乐大典》本

  • 孝经通释

    十卷。清曹庭栋(1699-1785)撰。曹庭栋,详见《易准》条。该书为主古文,而以今文附载于下。其辑注则征引广备,辑录了唐五家、宋十七家、元四家、明二十六家、清十家,旁征诸说又有十二家之说。《孝经》词

  • 遂昌杂录

    一卷。元郑元祐(1292-1364)撰。郑元祐字明德,本遂昌(今浙江遂昌)人,后徙钱塘(杭州)。至正丁酉,除平江路儒学教授,后擢浙江儒学提举,卒于官。他右臂脱臼,以左手写楷书自名尚左生。除此书外,还著

  • 十七史论

    九卷,年表一卷,清夏敦仁撰。夏敦仁,字调元,武进(今江苏省武进县)人。其中《十七史论》论述的是汉代到五代时期的史事,尽管所论有些陈旧,但他在每个朝代前各系世系,将正统王朝的世系与非正统的朝代世系并列,

  • 崇祯四十九阁臣合传

    一卷。清吴世杰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世杰字万子,清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进士。参与修《明史》,循吏、佞幸、列女诸传皆其所为。该书为世杰文集中一部分,内容即《明史》崇祯朝宰辅诸传。但该书应是以曹溶、陈盟

  • 周官传

    一卷。汉马融撰,清马国翰辑佚。郑玄师事马融,汉人家法,称述师说不嫌蹈袭,故郑玄《周礼注》不复别白马氏之说。但是郑玄于马氏之说有取者,有不取者。取者,如马注“立其两”:“立卿两人”;“以媺诏王”:“告王

  • 孟子正义

    ① 十四卷。东汉赵岐注,题为宋孙奭疏,实不可信。朱熹《语录》以为是南宋邵武士人伪托孙奭所疏,并且称“蔡季通识其人”。邵武旧属闽,士人是对年纪大的儒生的一般称谓,但后人多方推求,终于难以确定作伪者为何人

  • 说文外编

    十六卷。清雷浚撰。参见《说文引经例辨》。是编旨在探求《说文》不载的经典相承之字。学者谓经典相承之字,《说文》不载,并非佚失,在《说文》中自有一字以当之。钱大昕、陈寿祺等,皆以经典相承之字于《说文》中求

  • 尹文子

    一卷。周尹文(约前350-285)撰。关于尹文子的生平,史书记载出入很大。今《道藏》本上下二篇,云出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诠次,其序曰:“尹文子者,盖出周之尹氏,齐宣王时居稷下,与宋钘、彭蒙、田骈同学于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