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续修崞县志

续修崞县志

八卷。清赵冠卿、龙朝言修,潘肯堂等纂。赵冠卿字蔚堂,河北清丰县人,光绪三年(1877)进士,五年(1879)任崞县知县。按崞志创修于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尹际可,其后万历间知县陆寿光及清乾隆二十一年邑令顾弼俱有增辑。顾弼志依类分门,征文考献,较明志严整可读。《续修崞县志》光绪八年(1882)刻本。全书八卷,分为:卷一舆地志:星野、沿革、疆域、都屯、村庄、山川、形胜、古迹、陵墓、风俗、物产;卷二建置志:城池、学校、公署、仓庾、公所、营汛、驿站、坛庙、坊表、堡寨、桥梁、沟渠;卷三典祀志:朝贺、秩祀,田赋志:户口、土田、地粮、丁徭、起运、存留、岁支、耗羡、盐课、税课、仓储;卷四职官志:知县、县丞、教谕、训导、典史、正科、武进士、武举、封赠、荫袭、例仕;卷五至卷六人物志:名宦、乡贤、忠义、文武、仕迹、文学、孝友、义行、耆善、隐逸、仙释、侨寓、节妇、烈妇、烈女、贞女、贤妇、孝女、孝妇、待旌节妇;卷七至卷八艺文志:诏制、宸翰、疏禀、文、记、说、铭、赋、诗,志余:符瑞、变异、灾荒、武事、逸事。此编自乾隆旧志迄于光绪初年,已有一百二十余年未有续修,文献湮没颇多。此书之修,出于时事之急务,全编所述,除增续外,多有订正旧志舛讹,如舆地类下记载雁门十八隘,旧志谓有七隘在崞境内。此书编修时,曾遣人亲行勘察,所谓十八隘,仅有轩罔口在崞县境内,其余俱属宁朔管辖。诸如此类舛讹,此编则一一订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词家辨证

    一卷。清李良年(1635-1694)撰。李良年生平事迹见《秋锦山房词》。两宋以来笔记诗话中,论词甚多,良年因辑录之。前无序目,内无标题,采辑既不完备,体例亦芜杂不伦。如第九叶《醉翁琴趣》外篇一节,见于

  • 医镜

    四卷。明蒋仪(生卒年不详)撰。蒋仪生平事迹不详,仅知其为嘉兴(今属浙江)人,正德九年(1515)进士。书中前后无序跋,仅在凡例中蒋氏自称“医镜之镌,骈车海内。今梓药性,仍以镜名。”书中主论药性,分为温

  • 中州韵

    见“中州乐府音韵类编”。

  • 辽东志

    九卷。明毕恭等修,任洛等重修。毕恭,曾任都指挥司佥事。任洛字仲伊,号西溪,河南钧州人,正德六年(1511)进士,初任桐乡知县,纂修《桐乡县志》,官至左佥都御史。嘉靖十六年,任洛任辽东佥都御史,仍邀集辽

  • 长乐县志

    八卷。清孙蕙修,孙元体纂。孙蕙,满洲镶白旗人,荫生,康熙二十五年(1686)任知县。县志宋元无考,明万历间始有成书,之后两度复修。康熙间,朝廷特谕各省进舆图册,并令郡县呈志,以成《一统志》。适孙蕙莅任

  • 关中丛书

    八集,五十四种,二百零八卷。民国宋联奎编。宋联奎,陕西西安人。邵力子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时,认为东南各省,或一省,或一郡一县都有郡邑丛书,而陕西尚无,于是延请宋联奎主持编纂。是书上自汉唐,下至清代,凡乡贤

  • 辩正论

    十卷。唐代释法琳撰。法琳生平事迹详见《破邪论》辞条。法琳为进一步转移当时社会的视听,改变世人对佛教的看法,争取皇上的同情与支持,在继《破邪论》之后,又作《辩正论》十卷。东宫学士陈子良为之作序。《辩正论

  • 偃师县志

    三十卷,首一卷,清汤毓倬修,孙星衍。武亿纂。汤毓倬,直隶南皮(今河北南皮)人,清代著名经济学家。乾隆五十年(1785)任本县知县。孙星衍详见《松江府志》,武亿(1745-1799),字虚谷,一字小石,

  • 思诚堂集

    二卷。清吴琠(?-1705)撰。吴琠,字伯吴,号铜川,沁州(今山西沁源)人。顺治十六年(1659)进士。官至大学士。谥号“文端”。著有《思诚堂集》。是集凡二卷。所收诗仅五十三首,其余均为奏疏、杂文及督

  • 禅门章

    一卷。隋代释智撰。智生平事迹详见《维摩诘所说经文疏》辞条。《禅门章》一书,是为诠解释禅门波罗密次第法门而作。释禅波罗密篇是智大师于建业瓦官寺说讲,大庄严寺释法慎记录整理成书,有三十卷。后来章安、灌顶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