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绿水新编

绿水新编

三卷。明莫叔明撰。叔明,明末叶人,生卒年事迹均不详。字公远,江苏吴县人。该编各卷题有广平安谦校正字样,包括古今体诗,前有知吴县事广平安谦作的序文。序中认为叔明近体诗仿温庭筠、韦应物;歌行效贾岛、孟郊。诗内容多为唱和酬应、赠别,如《期王正叔不至》、《送沈体道人山中》、《吴少参席上赋赠》等,气调清爽,可称佳作。大部分诗篇过于雕琢,失于自然。该编排版半页九行,每行十六个字,刊印整齐,有明隆庆、万历年间三吴风格,编前有携李蒋后林藏书画印记一印,最后流入贵阳陈氏家中,有陈松山作跋语。该编有明万历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项氏家说

    十卷,《附录》二卷。南宋项安世(?-1208)撰。项安世字平父,江陵(今属湖北)人。淳熙进士,历任校书郎、户部员外郎、湖广总领。著有《周易玩辞》、《平安悔稿》等书。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记载,庆元中(

  • 七经楼文钞

    六卷。清蒋湘南(1795-1860?)撰。蒋湘南字子潇,河南固始人。道光五年(1825),督学使者吴巢松拔之于诸生中,目为中州第一人。翌年,入京都应朝考,此后数次应礼部试皆不第。直至二十一年(1841

  • 阴符经考异

    一卷。南宋朱熹(详见《周易本义》)撰。《阴符经考异》,又称《黄帝阴符经注解》。唐代有两种《阴符经》注本(李筌《阴符经集注》和张果《阴符经注》)流传于宋,引起宋儒研究《阴符经》者聚讼纷争,争论焦点就是《

  • 汝南遗事

    四卷。元王鹗(1190-1273)撰。鹗字伯翼,曹州东明(今属山东)人。金正大进士,累官尚书省左右司郎中。金已降元,官至翰林学士承旨,制诏典章,皆所裁定。是书为蔡州(今河南汝南)被围时所作,故名。所记

  • 娱意录

    十八种十八卷。原题桐西书屋辑存。是书之所以题名“娱意”,旨在手此一编,则可以骋意千古、卧游名区,足以快心意而娱耳目,因此所收书均为记事记游之著作。十八种书为:《梅花草堂笔谈》、《幽梦录》、《钝翁说铃》

  • 左传古本分年考

    一卷。清俞樾(详见《周易评议》撰。《春秋》经与《左传》原本各自为书,晋代学者杜预作《春秋经传集解》,将经传合而为一,分《左传》之文于经文之下。而《左传》之文本来就不是每年各一篇,往往一篇中有几件事,一

  • 新论拾补

    不分卷。清卢文弨撰。是书为群书拾补第二十九种。卢文弨初以程荣本《新论》,校何充中本,大体相同,嗣以《道藏》本校之,既成此书。唯不及袁注耳。《刘子》一书,杂集周秦两汉诸子而成,错误之处,本易推寻,文弨只

  • 尚书中候疏证

    不分卷。清皮锡瑞撰。郑玄《六艺论》根据《尚书纬》,声称“孔子求书,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,迄秦穆公,凡三千二百四十篇。断远取近,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,以百二篇为《尚书》,十八篇为《中候》。”《隋书·经籍

  • 毛诗申成

    十卷。清汪龙(详见《毛诗异义》)撰。此书大旨在于申明郑笺。考其所学,师出归安丁小尺,又与金坛段玉裁相交,因此他说诗,笃守传笺,而尤其遵循训诂通假之理。此书虽名申成,但也只就可以阐发的加以引申,至于偏执

  • 王天游集

    十卷。明王达(1343-1407)撰。王达,字达善,号耐轩居士,江苏无锡人。洪武中,以明经荐,初为训导,后改大同府学,永乐中,擢为翰林院编修,迁侍读学士,曾参与监修《永乐大典》。著有《笔畴》、《天游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