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资治通鉴后编

资治通鉴后编

一百八十四卷。清徐乾学(1631-1694)撰。乾学字原一,号健庵,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康熙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历侍讲学士,礼部侍郎、左都御史、累官至内阁学士、刑部尚书。受舅父顾炎武影响,为学具有端绪。于义理宗程朱而废陆王,于训诂则宗古注而不废宋元经说。康熙时,钦定官书,几乎皆由其监修总裁,发凡起例,以总其成。如《明史》、《大清一统志》、《清会典》等,编有《通志堂经解》、《读礼通考》、《传是楼书目》。另著有《憺园集》。鉴于宋元以来续补《通鉴》诸家皆不免疏舛,徐氏乃利用诏修《大清一统志》之机,与万斯同、阎若璩、胡谓等人,排比正史,参考诸书,作成此编。该书仿司马光之例,作考异以明史事去取。又采前人议论,分附于各条史事之下,其自出议论,则标“臣乾学曰”,以示区别。全书起自宋太祖建隆元年(960),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(1367)。中间所记南宋末年史事,则以端宗、帝昺继恭帝之后,系纪年号,并可正《宋史》之失。《四库》著录的即为徐氏稿本,中缺第十一卷。后光绪间,由富阳夏氏刊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迟悔斋经说

    一卷。清曹肃孙(1795-?)撰。肃孙字伯绳,河南洛阳(今洛阳市)人。幼承家学,工文章,而穷于遇,应乡试十几次均名落孙山,晚年司铎于乡里。除此书外,还著有《迟悔斋文钞》、《迟悔斋杂著》等。本书为肃孙说

  • 七经楼文钞

    六卷。清蒋湘南(1795-1860?)撰。蒋湘南字子潇,河南固始人。道光五年(1825),督学使者吴巢松拔之于诸生中,目为中州第一人。翌年,入京都应朝考,此后数次应礼部试皆不第。直至二十一年(1841

  • 春秋左传读

    不分卷。章炳麟(详见《春秋左传读叙录》)撰。作者承袭乾、嘉汉学传统,熟练地运用前人的文字音韵学研究成果,广泛地对《左传》和周、秦、两汉典籍进行比较研究,在考订、诠释《左传》古字古词、典章名物、微言大义

  • 孝经学

    七卷。曹元弼(详见《孝经六艺大道录》)撰。是书分七卷:一.明例;二.要旨;三.图表;四.会通;五.解纷;六.缺疑;七.流别。明例卷又分三目:一、孝经脉络次第说;二、孝经微言大义略例;三、陈氏澧说孝经要

  • 圃珖岩馆诗钞

    四卷。清蒋超伯著。蒋超伯,字及籍贯、生卒年均不详。据序称,蒋氏于同治七年(1868)赴广东,不幸染疾。是集即为蒋氏在其养身治病之闲暇所作。因其寝榻寓处为圃珖岩馆,故名之。蒋氏认为“诗律贵细”,并以此贯

  • 泰西人身说概

    二卷。德国邓玉函(1576-1630)译。邓玉函又名特伦茨·扬,字涵濮。德国耶稣会教士。1621年来华,先到澳门,后到嘉定学习汉语文,再到杭州传教。不久便赴北京,主持修正历法。1630年死于北京。著有

  • 楚辞评注

    十卷。清王萌(生卒年事迹不详)撰。王萌,字逊直,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,诸生。《楚辞评注》卷首有王萌自序,目录,并附《后记》。《后记》说到各篇作者和此书弃取篇目标准等问题。此书由王萌评注,其侄王远(字带

  • 奇经八脉考

    一卷。明李时珍(详见《本草纲目》)撰。此书刊于万历六年(1578)。首列奇经八脉总论,次论阴维、阳维、阴蹻、阳跻、冲脉、任脉、督脉、带脉等八脉循环。李氏认为人身经脉有正有奇,手三阴、三阳,足三阴、三阳

  • 恩平县志

    十卷。清曾萼修,周书纂。曾萼,福建平和人,进士,乾隆二十五年(1760)任恩平知县。旧志始于明崇祯县令宋以原,康熙间复修。乾隆三十年(1765),广东巡抚陶模至恩平,询及县志,县令曾萼始于三十一年(1

  • 蒋观云先生遗诗

    一卷。清蒋智由(1866-1929)撰。蒋智由,字观云,别号因明子。浙江诸暨人。中日甲午战争前后,与维新派人士交往,亦主张变法。光绪二十三年(1897)举人。二十八年(1902)冬赴日,参与《新民丛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