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重楼玉钥

重楼玉钥

二卷。清郑宏纲(1727-1787)撰。郑宏纲字纪元,号梅涧,又号雪萼山人,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世医出身,先祖即从医。父郑子丰得闽人黄明生所授喉科秘书,遂精喉科,后代亦多以喉科名世。因其居所名“南园”,人称南园喉科。郑宏纲自幼得家传,钻研喉科理论,临证经验丰富,精于治喉症,常救危起死,求治者盈门。他认为“白喉”一症,“发于肺肾本质不足者,或遇燥气流行,或多服辛烈之物,感触而发。”对喉症针灸治法也有心得。著有《捷余医语》一篇,《痘疹正传》、《灵药秘方》各一集。郑氏因见历代缺乏喉科系统专书,乃据家藏喉科秘本及经验心得,约于乾隆年间撰成此书,后经其子郑瀚补充成书。上卷首列咽喉说、喉科总论,以明确咽喉的解剖部位及其在生理上的重要性;次论喉科疾患的诊断与预后;再次详论各种喉病的症状和治疗,包括三十六种喉风名目、症状、治法和方药。下卷专论喉科的针灸疗法。列有针诀、针刺手法、禁忌及常用经穴。对白喉诊治及宜忌论述尤详。书中条目清晰,编排有序。对喉部生理、病理以及证治方药均有论述。并在每证之前冠以歌诀,易学易记。对病情恶化及预后险重者,又列“坏症须知”、附纂咽喉不治症。对常用方剂、主治、剂量、炮制、煎服方法也均加介绍。主治之方为养阴清肺汤,以养阴清热为特点,这在白喉抗毒素血清问世之前,为治疗白喉的有效方剂,成为抗白喉合剂的祖方。所论忌药,为后世《白喉忌表抉微》的渊源。此书以针法为详,方药为略,后世却多取其方,而忽略其针刺喉症经验。此书还对口、齿、耳部病疾的证治经验作了介绍。是一部切于实用的喉科重要医籍。有道光十八年(1838)苏城喜墨堂初刻本,谦吉堂藏版、光绪五年(1879)刻本,光绪十三年(1887)芋园重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满汉字盛京等处标注战迹舆图

    二十五幅,上谕诗序一幅。清舒赫德等撰。舒赫德(1710-1777),清满洲正白旗人,舒穆鲁氏,字伯容,别字明亭。清雍正时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,乾隆间历任御史、尚书等职,三十八年(1773)晋升武英殿大学

  • 江阴季氏家乘

    一卷。撰者不详。该书记清代江苏江阴季氏父子孙一家之事实。季熙生季麟,季麟生芝昌,芝昌生念诒。熙以布衣授徒终身,麟官至知具,芝昌官至军机大臣外任闽浙总督,念诒官至翰林院编修。该书当为念诒所编。现有同治年

  • 西台漫记

    六卷。明蒋以化(约1584年前后在世)撰。蒋以化,字仲学,号养桐,常塾人,蒋以忠之弟。生卒年均不详,隆庆元年(1567)举人,官至监察御史。《西台漫记》一书杂记见闻,也多涉及僻逸幽怪的事。例如其中记叙

  • 王氏读说文记

    一卷。清王念孙撰。参见《广雅疏证》。这是王氏读《说文解字》的札记,篇页不多,但极为精核。如谓:“‘社”字古音土,故从土得声。《春秋闵二年传》:‘间于两社,为公室辅。’《汉书·叙传》:‘布历燕齐,叔亦相

  • 尚书注考

    不分卷。清陈泰交辑。陈泰交,字同倩,嘉兴人(今属浙江省),明末清初学者,生卒年不详。有《尚书注考》、《斋至斋集》。本书所谓《尚书注》,即金履祥之《书经注》。本书共列同字异解三百二十三条,如“稽古帝尧”

  • 史疑

    四卷。明宋存标撰。宋存标,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西)人,字子健。崇祯间贡生,候补翰林院孔目。著有《史疑》《国策本论》。其书取《三传》、《国策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及诸杂史,且摘取其事迹而论列之。例如将项

  • 丘陵学山

    无卷数。明王文禄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文禄,字世廉,海盐(今属浙江)人。嘉靖十年(1531)举人。王文禄性嗜书,闻人有异书者,辄倾囊购之,得必手校。缥缃万轴,置之一楼。年八十余,犹计偕北上,不屑就乙科秩

  • 唐诗选

    七卷。明李攀龙(1514-1570)编。李攀龙字于麟,号沧溟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)进士,授刑部主事,累官至河南按察使。主张“文必西汉,诗必盛唐”,与王世贞等并称复古派“后七子

  • 说书偶笔

    四卷。清丁恺曾(生卒年及事迹不详)撰。恺曾,字萼亭,日照(今山东日照)人。此书第一、二卷说《大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中庸》,第三卷说《孟子》,附以《四节补遗》及《宗献》、《九献》歌括。第四卷较杂,论及《大

  • 撷芳集

    八十卷。清汪启淑辑。汪启淑,生卒年不详,字葊,安徽歙县人。此书有乾隆三十八年(1773)飞鸿堂刊本。书前有沈初、倪承宽所作序言,汪启淑自己写有凡例。书内共分十类。一:节妇、二:贞女、三:才媛、四:姬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