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雉舟酬唱集

雉舟酬唱集

一卷。清杨恩寿(1835-1891)、越南裴文祖撰。杨恩寿字鹤俦,号蓬海,又作朋海,别署蓬道人。湖南长沙人。咸丰八年(1858)优贡生。同治元年(1862)受湖南郴州知州魏镜余之聘,在府中充任教席。二年(1863)加詹事府主簿,以知县、教谕用。九年(1870)中举。又曾多年在云南、贵州一带充任幕僚。光绪初年授湖北盐运使,后升任湖北候补知府。光绪三年(1877)越南国贡部正使裴文祖来朝,朝廷任命杨恩寿为湖北护贡使,陪同裴文祖“晨夕晤对,一月有余,无日不有倡和”(裴文祖《〈词余丛话〉序》)。并将所撰传奇数种赠与裴,且请裴为所撰《词余丛话》作序。杨恩寿兼工诗、词、曲、骈文、著述甚富。自称“半生所造,以曲子为最,诗次之,古赋,四六又次之,其余不足观也”(《坦园日记》)。因此在清末文坛,以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著称。著有传奇八种:《姽婳封》、《桂枝香》、《理灵坡》、《桃花源》、《再来人》、《麻滩驿》等六种合刊为《坦园六种曲》;《双清影》收入《杨氏曲三种》;《鸳鸯带》二十四出,因剧中插叙时事,语多过激,以朋友之劝,故未刊行。另有戏曲理论著作《词余丛话》、《续词余丛话》及小说集《兰芷零香录》。其著作汇刻为《坦园丛书》十四种。裴文祖字殷年,号珠江,越南河内人,乙丑科进士,官礼部右侍郎办内阁事物。按光绪三年(1877),越南国纳贡清廷,裴氏充其国贡部正使。杨氏时官湖北,充湖北护贡官,迎裴氏于巴陵,送至信阳而别;两人朝夕相聚者一月,互相赠答,共得诗百余首。杨氏刻之为此集。卷首有孙衣言题词及杨氏自序。今观此集,杨氏诸诗都已编入《坦园诗录》第十六卷中。裴氏籍隶越南,虽濡染中华文化,颇娴吟咏,以中土诗人之篇什严格审视,疵类良多,欲求抗手中原,不无逊色。有光绪间长沙杨氏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学古本述注

    一卷。清姜国伊撰。是书首有自序,认为朱子倡明绝学,《大学》用程氏改本,致使后儒所疑。旁门邪说,转得窃古本《大学》,以诋毁吾道。欲使文公之注不违孔、曾的旧说,乃于《大学》后六篇,仍用朱注,并附己说以明之

  • 叙异斋文集

    八卷。清赵衡(生卒年未详。)撰。赵衡字湘帆,河北冀州(今冀县)人。光绪举人。因善《韩诗外传》之说,故以“叙异”自名其斋。曾任信都书院监院,司书籍之责四年。以古文名一时。赵衡曾伴清代古文大家吴挚甫出游,

  • 孝经古秘

    ① 一卷。清黄奭(详见《孝经》)编辑。是书全据《开元占经》,与马国翰辑本相同。国翰所采“日已入而光复照兵起”条,“夏时两日并照”条,“失信则辰星缩,天下大水,岁不丰熟”条,“辰星冠珥帝不明,三月之中,

  • 天理主敬图

    一卷。清代冉觐祖(1636-1718)撰。此书以绘图形式来讲明“天理、性道”的学说。全图上标“天理”二字,来说明“性道”的重要,中间列有“存养、省察、讲学、力行”四项,来说明“体道”的作用,下写有一“

  • 二麓正议

    三卷。明汤光烈、汤頀著。两人生卒年均不详。汤光烈,号西麓江西新建(今南昌)人。官海丰县教谕。汤頀号小麓,乃光烈之子。尝受业于张元祯。元祯携之入都欲荐之于朝,然因元祯卒而未成。光烈于正统中曾上《御戎疏》

  • 冀越集记

    二卷。元熊太古撰,生卒年不详。熊太古字不详,丰城(今江西丰城)人。登进士,官至江西行省郎中。熊太古性喜游览,北涉滦河,西泛洞庭,东游浙江,南至广东,足迹踏遍半天下,故以“冀越”名其集。书杂记见闻,内容

  • 紫藤花馆藏帖

    四卷。清徐山民辑。徐山民为徐虹亭从孙,曾刻《虹亭本事诗》及《杨诚斋集》。此书为好友投赠之书,故无伪迹。第一卷为刘文清、法时帆、王西沚、袁简斋之书。第二卷为梁山舟、王梦楼、赵瓯北、余秋室、陆桂舟之书。第

  • 宋史笔断

    十二卷,作者不详,旧本题为“正谊斋”编集。此书主要论述了北宋一代的历史,上自宋太祖建隆元年(960年),下至卫王赵昺跳海而死(1279年),共三百二十年的历史,尽管对宋史的论述比较完整,但所论不免有些

  • 洛如诗钞

    六卷。清朱彝尊(1629-1709)选录,陆奎勋(1663-1738)编次。彝尊字锡鬯,号竹坨,又号舫,晚称小长庐钓鱼师,秀水(今属浙江)人。少致力古学,博极群书,客游南北以收剔金石。明清易代之际,曾

  • 琼州府志

    四十四卷首一卷清明谊修,张岳崧纂。明谊,蒙古正黄旗人,进士,道光十八年(1838)任琼州知府。琼州郡志,始于康熙十五年(1676)牛天宿,四十五年(1706)贾堂重修,乾隆三十九年(1774)肖应植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