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馆选录

馆选录

三卷。清沈廷芳(1702-1772)撰,后有佚名者续编。沈廷芳,本姓徐,字椒园、畹叔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乾隆监生,召试博学鸿词科,由庶吉士授编修,后官至按察使。通经工诗,著有《理学渊源》、《十三经注疏正字》、《续经义考》、《隐拙斋诗集》等。本书撰于乾隆十一年(1746)作者任翰林时。作者以清代词臣之设,虽沿旧制,然百年之内人材倍出,宰辅之任多由是选,而其他列卿尹膺疆寄者不可胜数,得人之盛,超逾历朝;又因乾隆九年新修翰林院落成,高宗亲临赐宴赋诗,仕宦者皆以科目为荣,而科目至词臣则更为荣耀;因思诸科进士皆有题名之碑、登科之录,而庶吉士为词臣发韧之始,却无专书记载,故广为搜辑,编成本书,以备后人有所稽考。本书专记清代各科庶吉士之选,凡由进士选为庶吉士者,均录其姓名、籍贯。沈氏原辑,自清初至乾隆初,后有人续至同治十年(1871),然不著续者姓名。卷一自顺治三年(1646)丙戌科起,至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。卷二自嘉庆元年(1796)丙辰科起,至同治十年辛未科。卷三则收录由特授而改补馆职者,如陆锡熊等以纂修《四库全书》有功而改授馆职,以及旗员授馆职者,即所谓“外班翰林”。本书将清代的词臣集中于一册,对了解各级官员的出身、文化结构提供了方便。据《续修四库全书提要》,有同治间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齐东野语

    二十卷。宋末元初周密(1232-1298)撰。周密字公谨,号草窗、苹洲、四水潜夫、弁阳老人等。原居济南(今属山东),金人灭北宋,迁居吴兴(今属浙江)。早年随父往来闽、浙等地,为临安府幕属,后监和剂局、

  • 左传纪事本末

    五十三卷。高士奇撰。高士奇(1645-1704),字澹人,浙江钱塘(今属杭州市)人。康熙年间,任额外翰林院侍读、侍讲,日讲起居注官。“在讲筵撰《春秋》讲义”,“条分囊括,而为是书”,又著《春秋地名考略

  • 眺秋楼诗

    八卷。清高岑(约1721年前后在世)撰。高岑,字岘亭。河南商丘人,官丰城知县。高岑诗每卷各为集名,以“和月泉吟社”,“田园杂兴六十首”结束。其诗法本于外祖父宋荦,诗体酷似其舅父宋至《纬萧草堂集》风格。

  • 论语太史氏集解

    梁太史叔明撰。清马国翰辑。叔明,吴兴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吴太史慈后人。少善庄老,兼通《论语》、《礼记》,尤精三玄。每讲说,听者常约五百人。先为国子助教,邵陵王纶喜好其学,出官江州时携叔明前往,叔明在

  • 爰园词话

    一卷。明俞彦(1572-?)撰。俞彦字仲茅,一字容自,上元(今江苏南京)人。万历二十年(1592),与何栋如、顾起元在故里结文社。二十九年(1601)进士,授兵部主事,历员外郎,迁光禄少卿,谪夷陵知州

  • 春秋毁余

    四卷。清李光地(详见《御纂周易折中》)撰。李光地是清初著名理学家。他原有解《春秋》之书,在康熙乙酉(1705)毁于火。后来他的孙李清植掇拾烬余,纂辑成书,玄孙李维迪点勘刊行。该书发挥《春秋》经义,剖析

  • 易经讲义

    八卷。清苌仕周撰。苌仕周字穆亭,汜水人。乾隆七年(1742)进士。官宜君县知县。此书以程《传》及《本义》为宗,不用象数之说,对于卦变尤力。大旨认为,“凡卦有二体,即有内外上下。有内外上下,即有上下往来

  • 香域内外集

    十二卷 清释敏膺撰。释敏膺是苏州花山翠岩寺僧。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。本集是其弟子圣药等人所编。外集皆诗文,凡七卷,内集五卷,皆语录佛经的唱词。僧人以佛经为内学,儒学为外学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收入存目,并加

  • 任子

    一卷。汉任奕撰,其生卒年不详。任奕字安和,后汉句章人。属文章之士,官御中丞。是书遗录于《隋书·经籍志》,而马总《意林》援引其书,称为十卷。吴志虞翻传注,引《会稽典录》云:“山阴朱育对王府君曰;‘近者文

  • 岭上纪行

    一卷。明彭孙贻撰。彭孙贻,字仲谋,江苏海盐人,此编纪自海盐入赣往返行程,为日记本,记当时乱后凄凉情状,兼及金声桓、王得仁倡乱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