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上官

上官


读音:Shàng guān

上官姓出自芈姓。春秋时,楚怀王有个小儿子叫子兰,一说其被封为上官大夫,后世子孙遂以官名为姓。一说上官是地名(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),子兰被封于此,后世子孙遂以封地为姓,称为上官。

上官姓发源于今河南滑县东南。秦朝时,上官姓被迁往甘肃天水并在此地形成郡望。唐代,上官姓出现于中原地区。唐末,上官姓始进入福建地区。

上官姓历史人物有上官仪,陕州陕县(今河南三门峡陕县)人。贞观初中进士第,被授弘文馆直学士。擅作五言诗,格律工整,辞藻华丽,内容多为应制奉诏之作,形式比较单一。时人多仿效,世称“上官体”。曾参与编修《晋书》。唐太宗对他极为赏识,每有文章,先令上官仪阅读,还经常和他一起吃饭。历太宗、高宗、武则天三朝,官至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三品。后被武则天籍没其家。上官婉儿,上官仪的孙女。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则天执政被杀,婉儿与母亲被掳入宫廷。上官婉儿从小聪慧有才,学习吏事,很受武则天喜欢,拜为婕妤(女官名),参与朝政。上官涣酉,宋宁宗嘉定元年(1208年)进士。为官清廉,家无余财。晚年退居京口时,有匪徒抢劫富贵人家,经过他的门前相互告诫说:“这个官人不要钱,不得犯!”传为当时美谈。上官周,明代著名画家。善画山水,空濛迷离,墨晕可观。画人物神情潇洒、形神具备,于唐寅、仇英之外自成一家。

上官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一十一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��姓。春秋时楚庄王之少子兰为上官大夫,后以为氏(9,11,12,17)。②春秋时楚大夫靳尚食采于上官(故城在今河南滑县东南35里上官村),以地名为氏,见《世本》(17)。汉时徙大姓以充实关中,上官氏徙陇西上邽(故治在今甘肃天水)(6,21)。【望】 天水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上官桀,汉时陇西上邽人,安阳侯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分布颇广: 今北京,上海,河北之固安,山东之平度,山西之太原、长治,湖北之武昌,江西之崇仁、金溪,浙江之椒江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,其注云:“楚王子兰为上官邑大夫,因以为氏。秦灭楚,徙陇西之上邽。”此以邑为氏,系出芈姓。望出天水。

西汉有上官桀,武帝时太仆; 唐代有上官仪,其女婉儿,武后时人,有文才; 宋代有上官正; 清代有上官周,长汀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舒敏

    读音:Shūmǐn【源】 辽人姓。本苏尔威汗之部落名,因以为氏,世为辽外威(24)。辽代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本苏尔威汗时部(落名),因以为氏。世为外戚。”此以部

  • 读音:Qiáng【源】 系自隗姓(5,17)。廧咎如系春秋时小国(故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北),赤狄别种,以国为氏(17)。又,刘子取廧人、直人。廧系周地,以地为氏(60)。【望】襄阳(418)。罕见姓氏。

  • 迦魯

    读音:Jiālǔ【综】 元时姓。元世祖时有迦鲁纳答思,畏吾儿人,通天竺教与诸国语(21,57,60)。元代畏吾儿(今译作“维吾尔”) 族姓氏。元世祖时有迦钱·纳答思,通天竺教及诸国语。《元史》

  • 读音:Zhà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【布】 广西钦州(364)、台湾高雄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宜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亦

  • 读音:Gù【源】 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雇,鸟名。九雇,农桑候鸟。少皞氏以乌名官,故以此为姓(91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普陀(297)、河北三河(285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江西丰城

  • 富車

    读音:Fùchē【综】 明时女真人姓。其先在金、元时称蒲察氏,至清时又改译为富察氏(100)。

  • 柰曼台

    读音:Nàimàntá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本为部落名,以为氏。《和尚传》有蒙古柰曼台氏。

  • 读音:tiā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 四川(92)、台湾高雄(68,261)、北京、安徽桐城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添颖,宋时福建九溪人,任循州司户(15,21,24)。添礼,明时福建

  • 常鮮

    读音:Chángxiān【综】 土族姓。常鲜,地名,以地为氏。世居青海互助,汉姓为常(195)。

  • 读音:Bā【音】 一说,读郅(Zhì),又音Pō(17)。【源】 ①原本郅姓,因事改为叭(17),亦见《韵书》(17,62)。②清云南普洱府思茅厅橄榄坝(今景洪猛罕)土把总叭龙闲,傣族(253)。【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