仍
【源】 即有仍氏。夏时诸侯有仍氏之后,以国(有仍故城在今山东济宁境)为氏,见《姓苑》(7,12,15,17,60)。 【望】河南(17,418)。 【布】唐时敦煌有此姓(232)。 【人】仍叔,周大夫(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大同、晋城,安徽之贵池,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即有仍氏,夏之诸侯,后相娶有仍氏生少康,以国为氏。”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仍,太昊后,即任也。”周代有仍叔。
【源】 即有仍氏。夏时诸侯有仍氏之后,以国(有仍故城在今山东济宁境)为氏,见《姓苑》(7,12,15,17,60)。 【望】河南(17,418)。 【布】唐时敦煌有此姓(232)。 【人】仍叔,周大夫(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大同、晋城,安徽之贵池,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即有仍氏,夏之诸侯,后相娶有仍氏生少康,以国为氏。”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仍,太昊后,即任也。”周代有仍叔。
读音:Jí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魏书》并王述民 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“北魏有诘归之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Shàojiā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笔帖式常禄之妻为邵佳氏(260)。
读音:zōng汉王令枞公守荥阳。(见《汉书·高帝纪》)
读音:yóu shuǐ【源】 淮河在江苏涟水北分流称游水。故以水名为氏(7,11,17,60)。【人】 游水发根,汉武帝时人(7,11,17,36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《姓氏
读音:Mǎkǎ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Duōqí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黑龙江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黑龙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Tiáoláng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据《简明中国通史》注云: “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。”未道其详。
读音:Fù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陕西(92)、广西都安(288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四川武胜(321)、内蒙古达拉特旗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运城,
读音:Diān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澄海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澄海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於古籍。(按: 傎,同 “颠”,疑其为颠姓之
读音:Póshí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隋书》 收载,“隋有婆实特勒。”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