伶
【源】 古有伶人(官名),掌乐之官,以官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泠(17,60)。【望】 涿鹿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伶伦,一作泠伦,相传为黄帝时乐官(21)。伶征,汉时护羌校尉(21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注引《姓氏急就篇·上》云: “泠,亦作伶。伶人,掌乐之官,因为氏。”
汉代有伶徵,护羌校尉。
【源】 古有伶人(官名),掌乐之官,以官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泠(17,60)。【望】 涿鹿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伶伦,一作泠伦,相传为黄帝时乐官(21)。伶征,汉时护羌校尉(21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注引《姓氏急就篇·上》云: “泠,亦作伶。伶人,掌乐之官,因为氏。”
汉代有伶徵,护羌校尉。
读音:hú duō gě【源】 唐时回纥内九族第二姓为胡咄葛氏,见《唐书》(17,60,62)。历史上回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唐书》注云:“回纥九姓,二曰胡咄葛。”回纥九姓为: 胡咄
读音:Chéngyáng【源】 周武王封其弟载于郕(故城在今山东宁阳北郕乡),其后迁于城之阳,故曰城阳。以地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成阳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
读音:Běiquè【源】 西夏人姓(95,240)。
读音:Xiāo【源】 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相传古帝虞舜有女儿宵明(一作霄明),为次妃癸妃所生,为宵姓之始(91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台湾(66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
读音:Héjiā【综】 清正黄旗满洲云骑尉白山之妻为何佳氏(260)。又,清驻防杭洲满洲八旗中有何嘉氏(256),〔何嘉〕似即何佳之异译。
读音:Sìfē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复姓,与宇文同。《广韵》: 宇文氏出自炎帝,其后以有尝草之功,鲜卑呼草为涘汾,遂号为涘汾氏,后世通称 ‘宇文’,盖音讹也。
读音:Shǐ史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官名为姓氏。相传黄帝有史官仓颉、周有太史史佚。他们的子孙以官名为姓,即为“史”姓。二是隋唐时代“昭武九姓”之一。古西域有国为史国,居史城,为“昭武诸国”
读音:Mǎ马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源于嬴姓,为马服氏所改。战国时,赵奢封马服君,他的子孙用马服当做姓,称为马服氏。后来又省去了服字,世代姓马,称为马氏。二是少数民族姓氏。如金朝西域人马庆祥,
读音:hóu lǘ líng【源】 ①北魏时有侯吕陵部,是以部落名为氏(27,60,70)。 ②北周太祖赐录事参军韩褒为侯吕陵氏(27,60,7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吕氏(27,60)。 ②一作俟吕陵
读音:Ārè【源】 ①唐时黠戛斯,古坚昆国也,自言李陵之后,其君阿热,遂姓阿热,驻牙青山,见《唐书·回鹘书》(7,21,24,60)。阿音E-。 ②彝族姓(375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