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Yuè

越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夏禹后代。二是出自越王勾践之后。

越姓发源于浙江绍兴,望族居于晋阳郡(今山西太原)。

越姓历史人物有越石父,春秋时齐国人。著名贤士,因故被囚禁。相国晏婴把他赎出来,并聘为上客。越其杰,明代贵阳人。为人倜傥,工诗文,善骑射,著有《横槊集》等。

越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六十六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姒姓。战国时越王无疆为楚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(6,7,12,15,17)。②古南越国,在广州,其后有越姓(4)。③代北复姓越勒、越疆、越质等氏后均改为越氏(7,21,27,60,70)。【望】晋阳(60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越坚,明时合州人,正统进士(21,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清原、内蒙古之乌海、河北之获鹿、山西之太原、甘肃之永登、贵州之从江、四川之长寿及通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土家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,归 “入声” 部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姒姓,贾逵注 《国语》 曰: ‘夔、越皆芈姓。’ 实夏后氏之苗裔,少康庶子封於会稽,以奉禹之祀。文身断发、拔草莱而邑焉,自号於越。於越者,夷言发声也。其地今越州城是也。” 此当以国为氏,系出姒姓。②又注:“ 《河南官氏志》有越彊 (强) 氏,改为越氏。” ③又注: “ 《后秦录》 有北梁州刺史越质诘归,三字虏姓也,亦改为越氏。”统称: “越氏有三: 勾践之后以国为氏; 又有越彊氏改为越氏; 又有越质诘氏改为越氏。” (按: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注引 《万姓统谱》称: “越氏有三: 勾践之后以国为氏; 又有越强氏改为越氏; 又有越质氏改为越氏。” “”、“”古通用; “”今为“”之简化字; “越质氏” 当为“越质诘氏”之讹。) ④ 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称:“北魏越勒氏、越彊氏,并改为越氏。” (按: 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《魏书、官氏志》,有 “越勒氏后改为越氏”,未见“越彊 (强)”、“越质”、“越质诘”三氏。其 《校勘记》 云: 《疏证》 云: 《姓纂》 十月引《志》 “越勒、越彊并改姓越。” 《通志略二》 引 《志》亦云 “越彊改越”。“”、“”古韵相通,故歧为二氏。即此可证字当作 “” …… (勒) 字疑当作“”。

春秋时齐有越石父; 宋代有越移; 明代有越其杰,正统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梁折

    读音:Liángzhé【源】 西夏人姓(240)。

  • 雍古

    读音:Yōnggǔ【源】 元时人姓。雍古即汪古(397),系元时部落,以部为氏(57)。【变】 ①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永古特〕(24)。②后改为赵氏(24,57)。【人】 按竺迩(一作阿勒楚尔),

  • 圖佳

    读音:Tú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松花江(23,63,180)。【变】 后改为图氏(180)。【人】 清镶蓝旗满洲护军达林之妻为图佳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松花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

  • 有仍

    读音:yǒu réng【源】 夏少康母之姓,见《姓考》(17)。有仍氏生女曰缗,夏帝后相(少康之父)立为后,见《左传》(15,60)。有仍,古国名,故城在今山东济宁,夏少康生于有仍(87)。一说,缗,

  • 读音:xuàn后世有铉氏,当因宋避玄字时,加金旁以别之。(见《姓氏寻源》)

  • 王孫

    读音:Wángsūn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出自周王之孙,仕诸侯者,吴有王孙雒,齐有王孙挥,皆别为王孙氏(7,60,62)。②周大夫王孙满之后。满为周顷王之孙(12,60,62)。③春秋时楚平王之孙,有王

  • 可奚

    读音:Kěxī【综】 北魏时酋帅之姓有可奚氏(60,62,63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后魏酋帅之姓。”或作“可悉”。

  • 列宗

    读音:liè zōng【源】 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公族有列宗氏(6,7,12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引 《潜夫论》 云: “楚公族列宗氏,芈姓。”

  • 青尹

    读音:Qīngyǐn【综】 春秋时有楚大夫青尹弗忌,宋司城司马青尹渠(6,20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元和姓纂》 收载,其注称:“春秋时宋有青尹·渠”。未详其他。(按: 疑与 “清尹”通

  • 阿登

    读音:Ādēng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由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