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诗词古文>李开先生平

李开先生平介绍

(1502—1568)明山东章丘人,字伯华,号中麓。嘉靖八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,官至太常寺少卿,提督四夷馆。罢归,治田产,蓄声伎,家居近三十年。征歌度曲,为新声小令,诗歌豪放,尤工词曲,不循格律,诙谐调笑,信手放笔。自谓藏曲最富,有“词山曲海”之目。曾刻元乔梦符、张小山小令。作传奇《宝剑记》,又有《登坛记》,今佚。又有《词谑》、《闲居集》。>>查看李开先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自幼聪慧,琴棋书画无所不通,尤醉心于金元散曲及杂剧。嘉靖七年(1528年)中举,次年中进士。在户部云南司任主事,先后两次奉命运军饷去宁夏边防。曾针对边患严重、防务废弛的情况,上奏朝廷,提出澄清吏治、富国强兵,扫除边患的主张,但未引起朝廷的重视。嘉靖十三年,调任徐州监管粮仓。在任上大力整顿粮政,由于触犯宦官的利益,整顿受到抵制和破坏,最后以失败而千终。不久,调入吏部。先后任考功司主事、司勋司员外郎、文选司郎中等职,官至太常寺少卿。在世宗嘉靖二十年辛丑(1541)四月皇家的宗庙发生了火灾。他作为太常寺少卿,因责被宰辅夏言劾,此年,即嘉靖二十二年癸卯(1543),他被正式免官,回到山东章丘原籍闲居。李开先回乡后,在章丘绿原山与同乡好友结成“词社”,又组织成立“富文堂词会”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年),其《闲居集》问世,收录诗词四卷、文章八卷。他还非常推崇民歌,认为“真诗只在民间”, 先后编刻《烟霞小稿》、《傍妆台小令》等民歌集。

  嘉靖八年(1529)中进士,在户部任事。曾运饷金至宁夏,目睹边防荒弛,外患严重,深有感触。归途经陕西关中,登门拜访当时削职家居的文学家康海和王九思,为他们所赏识,自此缔交。自嘉靖十一至二十一年(1532~1542),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、稽勋司员外、文选司郎中、太常寺少卿,并曾提督四夷馆。此一时期他和王慎中、唐顺之、陈束、赵时春、熊过、任瀚、吕高等人诗文唱和,人称”嘉靖八子”,他们反对“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”的文风,主张学习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和曾巩,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,要求文字平易朴实。他因抨击当时执的夏言和严嵩,揭露当时政治的腐败,嘉靖二十一年(1542)被削职,回到章丘故居。在家修建亭园,结词社,征歌度曲,搜集戏曲及民间文学作品。他利用当时民间小曲的形式,写成《中麓小令》100首,流传很广,王九思曾和了100首,合刻为《傍妆台百曲》。嘉靖二十六年写成传奇戏曲《宝剑记》。晚年他用金、 元院本形式写成《园林午梦》、《打哑禅》等6种,总名《一笑散》。还用民间流行的《山坡羊》小曲形式写成《市井艳词》一书。他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,尤以戏曲为多,有"词山曲海"之称,曾和他的弟子一起删定元人杂剧16种。

人物纪念

  李开先墓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埠村街道鹅庄村东,济王公路南侧李氏茔地内。1979年公布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李开先(1502~1568),明中叶著名的文学家、戏剧家,被称为“嘉靖八才子”之一。今济南市章丘区埠村街道鹅庄村人。曾于本县胡山中麓洞读书,自称“中麓子”、“中麓山人”、“中麓放客”等。嘉靖八年(1529年)中进士,仕历户部主事、吏部文选郎中等职,官至太常寺少卿。后因九庙火灾?误免官归乡,以文艺自娱。筑万卷藏书楼,贮南北词曲甚丰,有“词山曲海”之称。工诗文,尤擅长词曲传奇。削职家居的27年间,写下著名的传奇作品《宝剑记》等以及诗文杂着《闲居集》、《一笑散》、《词谑》等大量著作。今辑刊出版有《李开先集》。

  李氏茔地东侧为李开先墓,墓前有碑一通,明崇祯二年(1629年)立,上书“太常寺少卿中麓李公墓”。碑前还有两方碑座,原有两块无字碑,据李氏后裔讲,后来李家破落,无财力刻字,故成无字碑。座前甬道两旁,有翁仲和石虎、石羊、石马各一对,形体完好。再前是石坊,由三根平滑的条石扣成门状,颇简陋。茔地西侧为李开先父母的坟冢。坟冢南端为简陋石坊,石坊北面,有石兽两排,石兽再北立石碑三通,成品字形布局。前两碑碑座为石雕,碑顶镌云龙浮雕,额题“奉天诰命”字样。茔地石碑,均为明代石刻,其中石坊上额“李氏先茔”及楹联“漫漫长夜何时旦,瑟瑟高松不计年”,为李开先之友、书法家苏州书写。

人物轶事

  嘉靖七年,李开先赴“乡试”中了举人,第二年考中进士。开始在户部做官,任云南司主事。这时明朝北部的蒙古部族不断南下骚扰,北方人民深受其害。从嘉靖九年起,李开先先后两次奉命运送军饷去宁夏边防。到前线后,他才发现边患严重,是因为边帅苟且偷安,防御废弛,军政腐败。可他们却谎报军情,掩耳盗铃。李开先对此忧心于怀,他曾希望能澄清吏治,强国利民,但小小主事的意见并没有引起重视。

  嘉靖十三年,李开先被调到徐州管理广运仓。明朝制度规定,仓务管理,除朝廷命官外,需同时派宦官监督。李开先到职后,看到粮政同样弊端百出,不仅部门小负责人串通盗窃,宦官们也都贪污,运粮的军民深受其害。他决心革除积弊,厉行整顿。当时是宦官横行天下的时代,整顿必先损害宦官们的利益。所以,工作一开始,就处处受到抵制和破坏,使整顿无法进行下去。李开先的抱负虽难以实现,但他忧国爱民的精神却受到朝野的钦佩。

  李开先在官场上正直务实,在民间大度融融,文采飞扬。一日,一读书人在朝阳洞内读书,听见脚步声,知是李开先至此。便对洞口吟道:“人对青山山对人,不知谁是主和宾。”李开先听到这人吟出一道七绝的前两句,知是意在为难他。正在这时,一牧羊姑娘吹起了牧笛,李开先立即接吟道:“猛然谷里一声笛,唤出梅花陇外春。”吟罢,二人哈哈大笑起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谢晦

    (390—426)南朝宋陈郡阳夏人,字宣明。谢朗孙。涉猎文义,博赡多通。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。刘穆之荐于刘裕,累迁太尉主簿。然议事常与穆之不同,穆之怒之,抑不得迁。穆之死,转从事中郎。从刘裕征伐关洛,委以要任。入宋,封武昌县公。总统宿卫。武帝死,少帝立,与徐羡之等共辅政。旋共废杀少帝,迎立文帝。后出为荆州刺史。文帝元嘉三年,诛杀羡之等,并遣檀道济讨晦,晦兵败被杀。

  • 郑鲜之

    ( 364—427)南朝宋荥阳开封人,字道子。郑浑玄孙。起家桓伟辅国主簿。刘裕起兵,累迁右长史,转奉常。性刚直不阿,初刘裕任晋相,时或谈论,人不敢难,惟鲜之未尝宽假,要裕理屈,然后置之,时人谓为“格佞”。及刘裕代晋为宋武帝,迁太常、都官尚书,在帝坐,言无所隐,人甚惮之。卒官尚书右仆射。

  • 萧妃

    萧淑妃(?-655年11月27日),唐高宗李治的妃嫔,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望族,齐梁皇室后裔,生许王李素节、义阳公主李下玉、高安公主。高宗李治为太子时,萧氏为良娣。唐高宗登基之后,晋为淑妃,宠冠后宫。后在与武则天的宫廷斗争中失败,被废为庶人,关押在暗室,被武则天砍去手足,浸泡在酒缸中,最终被折磨而死。

  • 葛长庚

    白玉蟾(1134~1229),原名葛长庚,世称紫清先生。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(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)人。书法善篆、隶、草,其草书如龙蛇飞动;画艺特长竹石、人物,所画梅竹、人物形象逼真;又工于诗词,文词清亮高绝,其七绝诗《早春》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《千家诗》。所著《道德宝章》(又称《老子注》),文简辞古,玄奥绝伦,独树一帜,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。其他著作有《海琼集》、《金华冲碧丹经秘旨》、《海琼白真人语录》、《罗浮山志》、《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》等。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。

  • 周虎臣

    周虎感,管城(今河南郑州)人。徽宗政和间为永康令,部使者科须甚峻,争不听,以宣教郎致仕(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为一七)。高宗建炎二年(一一二八)复召,四年(一一三○)除太常博士,往抚舒蕲镇抚使李成(同上书卷三六)。

  • 吕思诚

    吕思诚(1293年-1357年),字仲实,平定人,元朝名臣。历任侍御史、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、湖广参政、中书参知政事、左丞转御史中丞、国子监翰林学士、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及编修等职,曾参与编修过辽史、金史、宋史三史。其人性情刚直、倔强,直言敢谏、秉公办事。主要著作有《介轩集》、《两汉通纪》、《正典举要》、《岭南集》等。

  • 朱升之

    (1477—1526)扬州府宝应人,字升之,号凌溪。弘治十二年进士,除南京户部主事,历官陕西提学副使、云南参政。为人爽直,恃才傲物。诗宗盛唐,格调高古,与李梦阳、何景明并称十才子。有《凌溪集》。

  • 钟千

    钟千,字君锡,号梅村。顺德人。明武宗正德十一年(一五一六年)举人。初判岳州,迁瑞州同知,以事见忤当路,罢归。家居四十年,不履城市。卒年九十。有《梅村诗稿》。清咸丰《顺德县志》卷二二有传。

  • 朱广川

    朱广川,字松溪,嘉兴人。乾隆己酉举人,官邵武同知。有《政和堂遗稿》。

  • 李涛

    生卒年不详。长沙(今属湖南)人。温庭筠为太学博士主秋试时,涛与卫丹、张合等应试,所作诗赋皆得称赏,榜于都堂。生平事迹见《唐摭言》卷一〇、《唐诗纪事》卷六七。涛颇有诗名。其诗如“扫地树留影,拂床琴有声”等句皆脍炙人口。《全唐诗》存断句3联,《全唐诗外编》补诗1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