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诗词古文>高骈生平

高骈生平介绍

高骈(pián)(821年-887年9月24日),字千里。幽州(今北京西南)人。祖籍渤海蓚县(今河北景县),先世为山东名门“渤海高氏”。唐朝后期名将、诗人,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。高骈能诗,计有功称“雅有奇藻”。他身为武臣,而好文学,被称为“落雕侍御”。《全唐诗》编诗一卷。>>查看高骈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起家禁旅
  高骈为唐宪宗时期名将、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。祖籍渤海蓚县(今河北景县),先世乃山东(太行山以东)汉族名门渤海高氏。家族世代为禁军将领。

  高骈年少时为人严谨,研习兵书。他又喜好文学,常与士人交往,谈论治道之理。为左右神策军宦官所器重。最初在朱叔明(曾任右武卫大将军)属下担任司马,后累官为神策军都虞候。

西讨南征
  唐懿宗初年,党项族叛乱,高骈率领一万禁军戍守长武城(今陕西长武县)。当时,诸将均未有功,惟独高骈多次发动奇袭,杀获甚多。懿宗十分赞赏他。后吐蕃犯边,懿宗就命他镇守秦州,即委任他为秦州刺史兼防御使。高骈诱降吐蕃将领尚延心及浑末部一万多的帐落,收复了河州、渭州。随后又出兵平定了凤林关。

  咸通五年(864年)七月,经宰相夏侯孜推荐,懿宗任命时为骁卫将军的高骈为安南都护、经略招讨使。

  咸通六年(865年),高骈率军破峰州蛮。次年,进兵收复交趾,进检校刑部尚书,以都护府为静海军,授高骈为节度使。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,沟通交广物资运输。后入为右金吾大将军,除天平军(今山东东平北)节度使。

力拒群蛮
  唐僖宗即位后,加高骈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  乾符二年(875年),迁剑南西川节度使,进检校司徒,封燕国公。在任上刑罚严酷,滥杀无辜,但有干才,他筑成都府砖城,加强防御。又在境上驻扎重兵,迫南诏修好,几年内蜀地较安。

大破黄巢
  乾符五年(878年),徙荆南(今湖北江陵)节度使。当时,王仙芝、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,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(今江苏镇江)节度使、诸道兵马都统、江淮盐铁转运使。次年,又迁淮南(今江苏扬州北)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,仍充都统、盐铁使以镇压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。后进检校太尉、东面都统、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,封渤海郡王。

自取灭亡
  乾符六年(879年)黄巢军队沿长江南岸西进,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(今江苏镇江)节度使,高骈遣将领张璘、梁缵阻击,黄巢转由浙江南进广州。广明元年(880年)黄巢北上,五月在信州(今江西上饶)击毙张璘。七月,飞渡长江。

  高骈慑于黄巢威势,又与中宦田令孜有怨,故坐守扬州,拥兵十余万,保存实力。黄巢军入长安时,唐僖宗急调高骈勤王,他不服朝廷节制,割据一方。唐朝之亡,和高骈有很大关系。

  中和二年(882年)正月,僖宗以王铎兼中书令,充诸道行营都统,高骈有诗才,听到王铎加封都统,颇不以为然,写诗《闻河中王铎加都统》讽之:“炼汞烧铅四十年,至今犹在药炉前;不知子晋缘何事,只学吹箫便得仙。”同年,朝廷罢免高骈诸道兵马都统﹑盐铁转运使等职。

  高骈晚年昏庸,信神仙之术,重用术士吕用之、张守一等人,付以军政大权。吕用之专断独行,动辄谮毁诸将﹐乃使上下离心,淮南将领毕师铎恐惧,中和五年(885年)遂反,高骈召宣州观察使秦彦助战。

  光启三年(887年),毕师铎出屯高邮,联合诸将攻扬州,高骈派人向杨行密求救,未至,城陷,高骈被囚,不久被秦彦、毕师铎所杀。杨行密闻讯后,命令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,大恸三日,后发兵杀秦、毕二人。罗隐曾写诗讽刺高骈好神仙之术。

轶事典故

落雕侍御
  高骈早年在禁军任职。一天,高骈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,说:“我如能发迹,便能射中。”一箭射去,贯穿两雕。众人大惊,自此称他为“落雕侍御”。

亡灭之谶
  高骈镇守淮海时,发现蝗虫只爬不飞,从城西浮过护城河,攀缘着城墙进入内城。聚集在道路上和庭院中,驱除也不停止爬行。松竹之类的树木,一宿之间象用剪子剪过一样,布幅上的画像,都被它们咬去了头。几天以后,它们又互相咬食。九月中旬,暴雨则晴,沟渠里忽然发现小鱼,大小如手指,都是下的雨鱼。经卜算说有兵丧。到十月,有颗大星在晚上坠落在延和阁前面,声音好象滚雷,迸发出光亮和破碎的响声,光亮照满庭院。自从十一月到第二年二月,大雾昏沉,长期不散。有人说:这是以下犯上的征兆。当时米价昂贵,是过去的十多倍,因寒冷和大雨而僵卧倒地的人,每天用车拉出几千口,都扔到城墙外。等到天晴再到里巷和街道里看,全部都空了。这时浙西军队叛变,周宝逃奔毗陵去了。高骈听说后非常高兴,立刻派使者送给周宝一封信,信上说:“你依靠着走马将要到达奔牛,现在附带送上一瓶齑粉和十斤葛粉,用来解决路途上的需要”。这是讽刺他将要成为齑粉。三月。使院请他看花赴宴,并列着有一首给诸从事的诗,诗的末句是:“人世间有无限伤心的事,不能在酒樽前折去一枝。”大概是灭亡的预言吧。到了被秦彦幽禁羞辱,算计人口供给食物。从五月到八月,外面围兵围困更加紧急。接着就遭到死难。

智安西南
  唐僖宗逃往蜀地时,担忧南诏侵扰,答应两国联姻。南诏命宰相赵隆眉、杨奇鲲、段义宗前来拜谒僖宗,并且迎聘公主。高骈得知僖宗许婚之事,立即从淮南紧急传书,说:“蛮酋心腹就只有这几人,只要将这三个人毒死,无须再忧虑会遭南蛮侵扰。”果然在杀了这三人后,直到僖宗回京,南方都一直平安无事。冯梦龙在《智囊全集》中评道:“此亦寇恂之余智也。”

主要成就

  高骈家族世代为禁军将领,好文善论。咸通(860年—874年)初,率禁兵万人戍长武城(今陕西长武西北),屡破党项部落,功冠诸军。并率军防御吐蕃。

  南诏攻陷安南(治交趾,今越南河内)后,唐廷屡次遣将征讨,均未收复。咸通五年(864年),高骈奉命为安南都护、本管经略招讨使。次年,治兵于海门(今广西合浦),随后率5000人深入峰州(治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),就地取粮赡军。咸通七年(866年),屡败南诏军,攻克交趾城,并招怀溪洞,收复交州(治交趾)郡邑,为首任静海军节度使,近十年的安南之患始平。咸通八年(867年),募工凿潜石,疏通安南至广州(今属广东)海路,使漕运无滞。

  南诏军屡犯剑南西川(治今成都),进逼成都。乾符元年(874年)冬,骈奉命前往西川。南诏军慑其声威,请和退兵。骈至成都,发步骑5000追至大渡河,杀获甚众,继而于要道修筑城栅,置兵戍守;又筑成都砖城,加强防御。此后南诏不敢再犯。

  乾符五年(878年),高骈先后任荆南、镇海节度使,镇压黄巢起义。次年,遣骁将张璘、梁缵分道击黄巢,多次将其击败,降服叛将秦彦、毕师铎、李罕之等数十人。广明元年(880年),又任诸道行营兵马都统,传檄征集天下兵,且广招募,共得兵7万,声威大震。唐廷对其深为倚重。不久,黄巢起义军自广州北上,进趋江淮,击杀张璘,高骈坐守扬州(今属江苏),保存实力,此后未再出兵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崔骃

    崔骃(?—公元92年),字亭伯,涿郡安平(今河北省安平县)人。自幼聪明过人,13岁便精通《诗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崔骃博学多才,精通训诂百家之言。少游太学,与班固、傅毅齐名。章帝时,他写了《四巡颂》,颂扬汉朝之德,文辞典美,受到章帝的重视。窦太后当政时,曾经在窦宪府内任主簿。窦宪横暴骄恣,他屡次讽谏劝阻。窦宪不能容忍,便让他出任长岑长,他弃而不任,返归家园,后病逝。

  • 朱敦儒

    朱敦儒(1081-1159),字希真,洛阳人。历兵部郎中、临安府通判、秘书郎、都官员外郎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,致仕,居嘉禾。绍兴二十九年(1159)卒。有词三卷,名《樵歌》。朱敦儒获得“词俊”之名,与“诗俊”陈与义等并称为“洛中八俊”(楼钥《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》)

  • 蒋捷

    蒋捷(约1245~1305后),字胜欲,号竹山,南宋词人,宋末元初阳羡(今江苏宜兴)人。先世为宜兴大族,南宋咸淳十年(1274)进士。南宋覆灭,深怀亡国之痛,隐居不仕,人称“竹山先生”、“樱桃进士”,其气节为时人所重。长于词,与周密、王沂孙、张炎并称“宋末四大家”。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、山河之恸、风格多样,而以悲凉清俊、萧寥疏爽为主。尤以造语奇巧之作,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,有《竹山词》1卷,收入毛晋《宋六十名家词》本、《彊村丛书》本,又《竹山词》2卷,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。

  • 周傅

    朱辂(1070-1128)字国器,宋朝桂阳县大塘(今汝城县城郊乡锦堂村)人,生于北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0)。哲宗绍圣四年(1097)登进士第。历任湘阴县尉,湘阴知县、善化知县、开封长垣知县、邵阳州副职(州同知)、秀州司录通判、广西机幕、柳州知州、邵州知州、桂阳监使等十任,官至左中大夫。先后荐文官五十四人。

  • 朱希真

    宋人,小字秋娘。建康朱将仕女。年十六,嫁同邑商人徐必用。后必用久客不归,希真作闺怨词,有名于时。

  • 杨渊海

    杨渊海,南诏臣,事段功。

  • 瞿智

    智一名荣智,字睿夫,一字惠夫,其先嘉定州人。父晟,迁昆山。兄信字实夫,时齐名,称二瞿先生。智嗜学明《易》,至正间,宪司试辟后青龙镇学教谕,摄绍兴府录判,寻弃官去。睿夫博雅能诗,以书法钩勒兰花,笔致妙绝。时寓华亭,所居有通波阁。与黄晋卿、段吉甫、李季和、成原常、张伯雨诸君友善。

  • 程文

    (1289—1359)元徽州婺源人,字以文。事父母以孝闻。家贫勤苦自励。通六经诸子学,为文明洁精深。初为怀孟教授,调编修官,历监察御史,弹劾不避权贵。仕至礼部员外郎。

  • 王夫之

    王夫之(1619年10月7日-1692年2月18日),字而农,号姜斋、又号夕堂,湖广衡州府衡阳县(今湖南衡阳)人。他与顾炎武、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。其著有《周易外传》、《黄书》、《尚书引义》、《永历实录》、《春秋世论》、《噩梦》、《读通鉴论》、《宋论》等书。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,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,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,著书立传,自署船山病叟、南岳遗民,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。

  • 孙道绚

    孙道绚,号冲虚居士,宋代建安(今福建建瓯)人。善诗词,笔力甚高。遗词六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