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方类纂
参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。
参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。
病证名。见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鍼》。即哮拔、醋呛哮详该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四。即***汤第一方,见***汤条。
①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翼方》:“多汗,四肢不举少力,灸横纹五十壮,在侠脐相去七寸。”②推拿穴位名。详大横纹条。
指以马啣铁为原料制成的针灸针。见《针灸聚英》。
证名。指阳气虚衰所出现的病证。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多见于慢性疾患,因素体阳气虚弱,或病邪损伤阳气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阳虚者,火虚也,为神气不足,为眼黑头眩,或多寒而畏寒。”症见面色白,短气懒
舌苔白厚而干燥的舌象。为脾胃热滞或邪在少阳之证(见《辨舌指南》)。
痿证之一。《证治汇补·痿躄章》:“食积痿者,饮食太过,妨碍道路,升降失常,脾气不得运于四肢,手足软弱,或腹膨胀痛,或噁心暖气,右手脉洪弦滑者,宜运脾消导,从食积治,俟食消积化,然后补脾。”宜木香槟榔丸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经漏。详该条。
见得宜本草条。
小儿病理特点之一。小儿肺娇胃弱,最易从口鼻感受病邪而患时行热病。故清·叶天士《幼科要略》提出“六气之邪,皆从火化;饮食停留,郁蒸化热;惊恐内迫,五志动极皆阳”之说,以论证小儿“所患热病最多”。由于小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