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两虚相得

两虚相得

指人体正气先虚,复感受虚邪,两虚相合而发病。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因素,六淫邪气是引起疾病的外部因素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:“故邪不能独伤人。此必因虚邪之风,与其身形,两虚相得,乃客其形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耳胀痛

    证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多由肝胆两经热郁化火所致。自觉耳中作胀,或兼疼痛。治宜清肝胆实热。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(磨水冲服)。

  • 丁仲祜

    【介绍】:见丁福保条。

  • 带下赤候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赤带。详该条。

  • 肾阳衰微

    同肾阳虚衰。详该条。

  • 叶下双桃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铁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李调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人,居钱塘(今浙江杭州)。一作李诇,字孟言,号樗散生。负气节,善诗。从杨维桢学,卖药于金陵(今南京)。

  • 陆子正

    【介绍】:南宋人,生平不详。著《胎产经验方》1卷,已佚。

  • 常数

    指在一般情况下经脉气血之多少。《素问·血气形志篇》:“夫人之常数,太阳常多血少气,少阳常少血多气,阳明常多气多血,少阴常少血多气,厥阴常多血少气,太阴常多气少血。此天之常数。”

  • 汤罐头草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合子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糯粟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秫米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