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中膂俞

中膂俞

经穴名。代号BL29。亦称中膂内俞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名中膂。《千金要方》作中俞。别名脊内俞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骶部,平第三骶后孔,距骶正中线1.5寸处。布有第三、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骶外侧动、静脉后支,臀下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腹泻,痢疾疝气,腰骶痛;及坐骨神经痛等。直刺1~1.5寸。艾炷灸3~7壮,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川黄柏

    见《得配本草》。为黄柏药材之一种,详该条。

  • 伤寒十六证类方

    见医学摘粹条。

  • 试水症

    属妊娠早期破水。清·周贻观《秘珍济阴》:“胎未满月,先破水,腰不痛,名试水症。非产也。宜服八珍汤加杜仲、故纸、坤草数贴,俟月足,自易生。”参见试水条。

  • 二蹻

    ①指阴蹻、阳蹻两脉的联称。②指阴蹻,阳蹻两脉起始部的穴位,即照海、申脉。参见二陵条。

  • 饥伤

    病证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。指因饥饿致伤者。《景岳全书·饮食门》:“凡失饥伤饱,损及脾胃,多令人胸膈痞闷,不能消化……神体困倦,此皆脾气受伤,中虚而然。”饥饿损伤脾胃者,初宜少之子清稀

  • 太虚

    指无垠的宇宙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太虚寥廓,肇基化源。”宋·张载《正蒙·太和篇》认为:“太虚不能无气,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。”

  • 涂药

    外治方法。即敷药之俗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两阳合明

    指“阳明”的涵义及其阳气旺盛的特点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阳明何谓也?岐伯曰:两阳合明也。”“两阳”指太阳、少阳,太阳与少阳相合,阳气明盛,故称为阳明。高士宗《素问直解》:“有少阳之阳,有太阳之阳,

  • 经前吐衄

    病证名。指在行经期前,出现周期性口鼻出血的病症。详逆经条。

  • 与囟、通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热反上行,头项颤顶脑户中痛。”详囟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