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手丫发。见该条。
皮肤针疗法之一,因使用滚刺筒进行刺激故名。参见滚针筒条。
古医官职称。北齐和隋代尚药局均设是职。北齐尚药局设典御2人,统管医药事宜。
根据阴阳转化的观点,认为阳热的病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阴寒的病证,有如夏热转变为秋凉冬寒。一般由热转寒多因正气耗伤,属病情逆转。如热性病热极伤阴,阴竭而至阳脱,出现四肢厥冷、大汗淋漓、脉微欲绝的亡阳证
经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中封。见该条。
指子时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夜半而阴陇为重阴。”参十二时条。
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谓目见东南二风则涩痛泪出,……乃肝之自病,气盛于血,发春夏者多。”
即蔽心骨。详鸠尾骨条。
证名。见《张氏医通·胁痛》。指由积滞导致的胁痛。多由饮食不节,食滞内停,气机壅阻所致。临床表现为胁肋疼痛,肋下有条状扛起,胸闷不舒,恶心,食欲减退,其脉多滑,亦可见胁痛连脘,恶寒发热等症。治宜消导去积
病证名。见《慎斋遗书》卷八。《痢证汇参》卷二:“内伤之痢有三。有七情内伤,劳力内伤,饮食内伤。虽属一证,而治各不同。”详见七情痢、劳役痢、饮食内伤痢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