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温灸器,见该条。
【生卒】:1681~1770【介绍】:清代著名医家。字生白,号一瓢。江苏苏州人。因母多病而究心医学,博览群书,精于医术,与叶天士齐名,常互相抨击。薛氏长于温热病,但不屑以医名,故少著述。一般认为《湿热
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方。胡黄连、炒芜荑、黄连各二两,使君子仁一两,麝香(另研)五分,干蝦蟆(酒熬膏)五枚。为末,用膏和丸,麻子大,二至三岁儿,每服五至七丸,三岁以上每服十至十五丸,不拘时人参煎汤送下。
见皮部条。
【介绍】:见许梦熊条。
指足少阳之别。《素问·刺腰痛论》:“同阴之脉,令人腰痛,痛如小锤居其中,怫然肿。刺同阴之脉,在外踝上绝骨之端,为三痏。”王冰注:“足少阳之别络也,并少阳经上行,去足外踝上同身寸之五分,乃别走厥阴,并经
出《灵枢·胀论》。指胃胀、大肠胀、小肠胀、胆胀、膀胱胀、三焦胀。详各该条。
病证名。伤酒头痛的别称。见《证治要诀·诸痛门》。详伤酒头痛条。
古病名。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。见《外台秘要·传尸方》:“传尸,亦名转注,以其初得,半卧半起,号为殗殜。”可用吃力伽(白术)丸治之。参见传尸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指心烦失眠的病证。虚烦指心烦而心下无硬满,与心下硬满烦躁者有别。本证可由气虚、阳虚、阴虚、余热等不同因素导致。属气虚者,常兼见倦怠乏力,纳少神疲,口干少饮,脉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