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子仁
【介绍】:
见史以甲条。
【介绍】:
见史以甲条。
即放痧法。详该条。
①灾害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其眚为陨。”②眼睛生翳。宋·范成大《晚步宣华旧苑》诗:“归来更了程书债,目眚昏花烛穗垂。”
指肝胆俱有实邪壅塞其经,甚而横逆犯脾胃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左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,足厥阴与少阳经俱实也。病若胃胀呕逆,食不消,名曰肝胆俱实也。”
病名。生于唇部的一种顽症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又名白茧唇、紧唇、沈唇。多由思虑伤脾,心火内炽,脾胃积热;或水亏火旺,火毒蕴结唇部所致。初起在口唇部出现豆粒大硬结,逐渐增大,坚硬疼痛,白皮皱裂,形如
指初潮月经。明·万全《广嗣纪要》:“月事初下,谓之红铅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即经行浮肿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见《张氏医通》卷七。指肠痈化脓后,脓汁从脐部溢出者。②清抄本《外科或问》:“此因脏腑积热归大小肠,或因食死畜肉发毒于左腹肠下,初觉红肿如粟,渐大如杯盘。”治法:以活命饮加柴胡胜金丹。
出《伤寒论》。即温针。见该条。
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长针取法于綦针。”
灸法用语。与报灸对举,指一次灸完规定的壮数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重者乃至一处五六百壮,勿令顿灸,三报之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