喉痧证治概要
见丁甘仁医案条。
见丁甘仁医案条。
古病名。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:“凡未诊病者,必问尝贵后贱,虽不中邪,病从内生,名曰脱营。”后世沿用脱营之名,而所指不尽相同。①指因情志所伤而成的一种虚劳证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一:“脱营之病,虚劳之类也。
见顾允若《妇科辑要》。指脐带绕颈造成的难产。详碍产条。
盛为实邪,聚为积聚。指实邪积聚,如痰浊瘀血等。《灵枢·厥病》:“心痛不可刺者,中有盛聚。”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六方。苍术二斤,黑桑椹一斗,枸杞子、地骨皮各一斤。先将桑椹取汁浸苍术晒干,后再浸再晒,依法九次,后与余药为末,炼蜜和丸,每服百丸,温开水送下。治湿痰身重而软,倦怠困弱者。
病名。见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。多由过食煎炒厚味,外受风热致火毒上冲而发。症见悬雍垂卒然肿起,色红紫,吞咽不利,疼痛。治宜疏风清热解毒。用凉膈散、银翘散配以丹皮、赤芍、蝉蜕、僵蚕等加减化裁。
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即蒲种壳,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天仙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地菍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2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四肢的别称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此四极急而动中,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