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南沙参之处方名。②见《本草从新》。为荠苨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即拔罐法,亦称吸筒法。详拔罐法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鬼灯笼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范汪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调疽。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四海之一。指胃。《灵枢·海论》:“胃者水谷之海,其输上在气街,下至三里。”胃腑受纳饮食,故称。其气血输注出入的重要穴位,上在气冲,下在足三里。其症候:“水谷之海有余,则腹满;水谷之海不足,则饥不受谷食
《医醇賸义》卷一方。黄芪、茯苓、牛膝各二钱,党参五钱,防风、白术、独活(酒炒)各一钱,炒鹿角胶一钱五分,甘草五分,大枣二枚,生姜三片。水煎服。治半身不遂,手足弛纵,食少神疲,不能步履属气虚者。
即腓腨,详该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秫米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呕吐论》。指脾胃虚弱,或邪滞脾胃所致的呕吐。如胃寒呕吐、胃热呕吐、痰饮呕吐、食积呕吐等。详各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