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理例》卷四。多因肝虚血燥,肾虚精亏所致。证同女性乳痈。如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:“男子乳房忽然壅肿如妇人之状,扪之疼痛……,乃阳明之毒气结于乳房之间也。”较罕见。治宜随证选用仙方活命饮或十宣
【介绍】:参见盛寅条。
通谿。指较小肌肉的会合处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肉之小会为溪。”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人中白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三焦之一。指体腔的下部,自胃下口至二阴的区间。它的主要功用,是分别清浊,渗入膀胱,排泄废料,其气主下行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下焦者,别回肠,注于膀胱而渗入焉;故水谷者,常并居于胃中,成糟粕,而俱下
病证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又名疳、湿、疳湿疮。古人认为疳湿是由于久利脾胃虚弱,肠胃之间,虫动侵蚀五脏,使人心中烦懊,其虫上蚀则口鼻齿龈生疮,下蚀则肛门烂痒。用《千金》姜蜜汤(生姜汁、白蜜、黄连),送
见保赤存真条。
病名。见《喉科秘钥》。多由心火上炎致上腭生疔,疼痛甚剧,饮食吞咽有碍,身发寒热等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疼而微白蚂蝗疔,腭上生来韭菜形,内不肿兮发寒热,速宜针刺自然平。”治宜解毒泻火。用黄连解毒汤、三黄
见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北京、济南、承德方)。黄连、菊花、玄参、熟大黄、枳壳、陈皮、桔梗、黄芩、薄荷、甘草、当归、荆芥、栀子、生石膏、连翘、蝉蜕、车前子、赤芍药、炒蒺藜、天花粉、麦门冬各150克。为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瑞香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