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子水气

子水气

病名。明·赵贞观绛雪丹书》:“凡胎成三月后,两足渐肿至腿膝,行步难甚以致喘闷,饮食不美,状似水气,至于脚指出黄水,名曰子水气。”即子气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镜经续录

    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。

  • 包络

    见《厘正按摩要术》。即胞络。详该条。

  • 风热喉癣

    病名。《咽喉脉证通论》:“此症因劳心过度,血衰火盛所致。其状喉间红筋红瘭,或帝丁两旁微有疙瘩,一起即觉,非弱证喉癣可比,时作寒热,若食热毒之物而起,不作寒热,于此为别。”用凉血地黄汤(生地、黄芩、丹皮

  • 官却仁钦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藏医学家。又译米尼玛·图瓦顿旦,藏医北方学派强巴·南杰札桑之弟子。潜心研究《四部医典》,著有《医药精论》、《四部医典医理解释》、《瘟病疗法》等。其子拉尊·札西白桑及孙强美·索南益西坚赞,

  • 耳肿

    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》。系指耳部肿起疼痛。多由肝胆三焦风热上攻所致。可兼疼痛,或流脓水。治宜疏风、清热、利湿,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

  • 形体

    人体身形和体质。观察身体的肥瘦、形态特征和体质强弱,对辨证论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形体不敝,精神不散,亦可以百数。”

  • ①读如“碗”(wǎn)。①宛转、屈曲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倾侧宛伏。”②音义同腕。《灵枢·杂病》:“刺宛骨下。”②音玉(yù)。通郁、苑。郁结或苑积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去宛陈莝。”

  • 增损承气丸

    《外台秘要》卷六引《延年》方。前胡、大黄、炙枳实各七分,桂心、干姜、吴茱萸各五分,茯苓四分,芍药六分,炙厚朴、陈皮各十分,杏仁七十枚。为末,蜜和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七丸,服后稍停饮酒任性,以气宣下泄为度

  • 气水

    古病名。十水之一。《中藏经·论水肿脉证生死候》:“气水者,其根在大肠,其状乍来乍去,乍盛乍衰者是也。此良由上下不通,关窍不利,气血痞格,阴阳不调而致之也。”参见十水条。

  • 寒郁

    证名。郁证之一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。因寒邪内郁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十八:“寒之所郁,呕吐清水,腰腹痛,疝癥瘕,下利清白者是。”治宜温散,用理中汤、五积散等方,或干姜、肉桂、附子、吴茱萸、荜拔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