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。为七叶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女科秘旨》卷四:“面肿色赤,口苦咽干,日晡寒热,日渐羸瘦,胎气不见升动,用银柴胡、胡黄连各一钱,煎服。”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翰林医官院,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,官阶从七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见《普济方》卷七十八。即照水丹。见该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铁线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尚先条。
病证名。指半身不遂不由外邪所致者。多因气血凝滞,脉络不通,或痰火内作,饮酒酿湿,流踞经络而成。症有缓急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一:“或一手、一指,先见麻木,一年半载,渐渐不能举动,此病起于缓者;或痰火内作,忽
病证名。又名瘄、麻证、瘄子、痧子、肤证、糠疮、粰疮。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定为麻疹。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。多见于婴幼儿,以体表皮疹状如麻粒故名。四季均可发病,但以冬春季最易流行。新中国建
病证名,指小儿睡眠不安,悸动不能自持的症状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百七十二:“夫小儿惊悸者,由心脏壅热,为风邪所乘,邪搏于心,则令多惊不安;惊不已则悸动不安。”临床上惊和悸有所区别,《幼科金》:“惊者恐怖
《卫生宝鉴》卷十方。炮附子、川椒(去目)、磁石(醋淬)各一两。为末,用猪肾一个细切,葱、薤白各一分,入药末一钱,盐一字,和匀,用湿纸裹,在灰火内煨熟,空腹细嚼,酒调稀粥送下。治耳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