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经性疼痛
见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条。
见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条。
见《银海精微》卷下。即羌活退翳丸,见该条。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谷芽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眉疽。见该条。
【生卒】:1488~1566年【介绍】:明代文人。字川父。河南祥符(今开封)人,正德年间(1506~1521年)进士,历任山西佥事等官职。后来离官,以古文著名于当时。著作较多,其中《医史》一书(10卷
【介绍】:见李中梓条。
苔白而舌尖红的舌象。为心火上炎。若舌质微红,苔薄白者,外感风热在表;舌苔白厚者,多外感风热夹湿,或风温有化热之势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此舌亦可见于湿温,或热邪内盛复感外寒之症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小通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文主要讨论耐痛问题,故名。篇内讨论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,耐痛程度亦异,凡体质强壮的人,多能耐痛,易于接受针灸的刺激,同时对毒药的耐受力亦强;相反,体质衰弱的人,多不耐痛,对毒药的耐受力
见疡医证治准绳条。
证名。指眼部畏惧风寒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风入系头,则为目风眼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