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惊风烦渴

猜你喜欢

  • 惊泻

    病证名。指小儿脾胃虚弱,外受惊恐所引起的泄泻。临床特点为惊搐与泄泻并见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惊泄,粪青如苔,稠若胶粘。”宜以镇心抑肝,和脾胃,消乳食为治。可用四君子汤、异功散之类,勿用峻攻之药。

  • 人参清肺饮

    见《医学入门》卷七。即人参清肺汤,见该条。

  • 人参安神汤

    《幼科铁镜》卷六方。麦门冬、人参、当归、黄连、酸枣仁、生地黄、茯神。水煎服。治小儿心血不足,惊悸不安。

  • 腰奇

    经外奇穴名。位于骶正中线,当尾骨端上2寸处。主治癫痫,向上沿皮刺2~3寸。

  • 足少阳经筋病候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孟春痹。十二经筋病候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阳之筋,……其病小指(趾)次指(趾)支转筋,引膝外转筋,膝不可屈伸,腘筋急,前引髀,后引尻,即上乘季胁痛,上引缺盆、膺、乳、颈维筋急,从左之

  • ①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夫精者,身之本也。”由饮食水谷化生的精微,又称水谷之精、后天之精。《灵枢·大惑》:“五脏六腑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。……精散则视歧。

  • 胎肿

    郑玉峰《济阴要旨》:“女人胎肿,乃有孕而手足或头面,通身浮肿是也。”参见子肿、子满、胎水肿满条。

  • 耳衄

    病证名。指血从耳中流出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耳出血,曰耳衄。”肾开窍于耳,手足少阳经脉循行耳部,故耳衄常见于肝胆火旺、肾虚火旺以及饮酒多怒之人。因肝胆火旺者,常有头痛烦躁,夜寐不安,口苦咽干

  • 肠遶

    遶,音义同绕。出《针灸集成》。即肠绕,见该条。

  • 泡通珠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博落回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