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手阳明经筋

手阳明经筋

十二经筋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阳明之筋,起于大指次指之端,结于腕,上循臂,上结于肘外,上臑,结于髃;其支者,绕肩胛,挟脊;直者,从肩髃上颈;其支者,上颊,结于頄;直者,上出手太阳之前,上左角,络头,下右颔。”经筋从食指末端起始,结于腕背,沿臂上行,结于肘外,再经上臂,结于肩髃部;它的分支,绕肩胛,挟脊柱两旁;直行的从肩髃部上颈;分支上行面颊,结于頄(鼻旁),上行的出走手太阳经筋前方,上左额角,络头部,下向右侧颔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始光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攒竹,见该条。

  • 时行嗽

    病名。亦名虾蟆瘟。指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所致的咳嗽。以相互感染,流行一地为特点。《证治要诀·咳嗽》:“时行嗽,发热恶寒,头痛,鼻塞,气急,状如伤冷热,连咳不已。初得病,即伏枕,一二日即轻。记壬午秋,满城有

  • 商陆膏

    《疡医大全》卷七方。商陆六两,牛蒡子、防风、金银花、荆芥、当归尾、连翘、赤芍药、红花、苍术、甘草各五钱,麻油二斤。共入油内,熬枯去渣,用密陀僧一斤收膏,摊贴患处。治疮毒。

  • 脾热

    泛指脾的各种热证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脾热病者鼻先赤。”又“脾热病者,先头重颊痛,烦心颜青,欲呕身热,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,腹满泄,两颔痛。”可由外感热邪深伏,或胃肠积热,或嗜酒,或过食肥甘燥热等所致

  • 猪腰草

    见《广东中药》Ⅱ(生草药部分)。为鸡骨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血虚痹

    病证名。指血虚不能濡养肢体而致的痹症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血虚痹者,皮肤不仁,济生防风汤,或黄芪建中汤去饴加桂枝。挟瘀血者,四物汤加桃仁、红花、竹沥、姜汁。挟痰者,手足麻痹,多睡眩晕,济生茯苓汤或二陈

  • 下陷

    见中气下陷条。

  • 麦花散

    《类编朱氏集验方》卷五方。大麦曲、芫花(醋浸一宿,煮干,炒)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一钱,食后柳枝煎汤调下。治肺气胀实,喘急胸满。

  • 和却不藏

    【介绍】:清初藏族医家。青海人。生平欠详。

  • 天火

    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即丹毒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