扪
循摸,属切诊的范围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视其主病之脉,坚而血及陷下者,皆可扪而得也。”参切诊条。
循摸,属切诊的范围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视其主病之脉,坚而血及陷下者,皆可扪而得也。”参切诊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血风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。即陈皮厚朴汤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产后风虚冷劳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:“产则血气劳伤,脏腑虚弱,而风冷客之,风冷搏于血气,血气不能自温于肌肤,使人虚乏疲顿,致羸损不平复,谓之风冷虚劳。若久不瘥,风冷乘虚而入腹,搏于血则否
即出针的俗称。见该条。
补法之一。亦称助阳。是治疗阳虚证的方法。肾为阳气之本,故补阳多指补肾阳。症见形寒怯冷、腰膝痠痛、软弱无力、阳萎滑精、小便频数,舌淡苔白,脉沉弱,用右归饮、附桂八味丸、菟丝子丸等。
病名。又名聤耳。见《脉因证治》卷下。①系指耳内肿起,色赤疼痛,流脓或耳内生物如赤肉。《医林绳墨》卷七:“又有停耳者,耳内有生赤肉,或有脓肿是也,此有气郁生痰,内火攻冲,肿似赤肉,或兼脓汁溃烂,谓之停耳
医方著作。1卷。清·姜鐄辑于1825年。此书汇集各科效验医方而成,分中风、伤寒、温疫、暑、霍乱、泻、痢、疟等52门,录稀涎散、竹沥汤、葱豉汤等一百五十四方,其中包括部分熨脐法等外治方。选方简便,旨在归
又称割脂疗法。是指在手掌等特定部位或某些穴位处,切开皮肤割除少量皮下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本法在民间早有流传,近三十年得到进一步整理和提高。临床操作时,在选定的部位常规消毒和局麻后,用手术刀切开0.5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滑叶跌打之别名,详该条。
注病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毒注候》:“毒者是鬼毒之气,因饮食入人腹内,或上至喉间,状如有物,吞吐不出,或游走身体,痛如锥刀所刺,连滞停久,故谓之毒注。”参见疰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