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膏
指脾脏周围的一种组织。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:“脾重二斤三两,扁广三寸,长五寸,有散膏半斤。”有人认为散膏可能是胰腺。
指脾脏周围的一种组织。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:“脾重二斤三两,扁广三寸,长五寸,有散膏半斤。”有人认为散膏可能是胰腺。
①病名。《谢映庐医案》:“舌下另生一齿,大如枣核,摸之棱指,按之似痛。遂以白矾、肉桂末点之于舌下齿旁,立即取落,敲之即碎,外黄内白。”很符合于舌下腺结石。②中药名。腐败的竹根名鬼齿,苦平无毒。治中毒、
经穴别名。出《脉经》。①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作中都穴别名。②委中穴别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
即恶色。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药材》。为蛴螬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KI12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阴维、阴关。属足少阴肾经。冲脉、足少阴之会。位于腹正中线脐下4寸,旁开0.5寸处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另说在脐下3.5寸,旁开0.5寸(《针灸甲乙经》)
古病名。指胃气败绝,当不能食,而反能食的危重病证。多因病进或药误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始发热六日,厥反九日而利。凡厥利者,当不能食,今反能食者,恐为除中。”“伤寒脉迟,六七日,而反
泛指肺肾两脏同时出现的虚证。有肺肾阴虚与肺气虚、肾阳虚之别,多属久病耗损肺肾两脏所致。肺气虚、肾阳虚,可见咳嗽、气短、自汗、畏寒、肢冷,或见浮肿。治宜温补脾肾或补肾纳气。肺肾阴虚,可见咳嗽、盗汗、五心
【介绍】:见陈念祖条。
病名。出《素问·痹论》。由骨痹发展而成,亦有称为骨痹者。《圣济总录·肾痹》:“骨痹不已,复感于邪,内舍于肾,是为肾痹。其证善胀,尻以代踵,脊以代头。盖肾者胃之关,关门不利,则胃气不行,所以善胀,筋骨拘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木防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