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明医杂著

明医杂著

书名。6卷。明·王纶撰于1502年,后经薛己整理注释。刊于1549年。此书系王氏医学杂著,前3卷医论部分,论述发热劳瘵泄泻痢疾咳嗽痰饮等内科杂病以及妇产科、眼、耳、鼻、齿等病证证治,并分析了李杲朱震亨治法及方论等,末附元·滑寿诊家枢要》;卷4专谈风症;卷5介绍小儿诸证及小儿用药法;卷6附方。王氏原撰于1502年。目前流通本为《薛氏医案》本,由薛己另加注按,或附医案,内容颇有发挥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图经衍义本草

    药物学著作。又名《新编证类图注本草》。42卷。题名宋·寇宗奭撰,许洪校。这是将唐慎微《证类本草》和寇宗奭《本草衍义》加以合纂的一种改编本。

  • 石钻子

    见《江西省防治慢性气管炎资料汇编》。为钻石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维摩和尚

    【介绍】:见姚澜条。

  • 胸膛

    ①骨名。指胸骨。详该条。②泛指胸部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甘疽……生于膺上,即胸膛两旁肉高处。”

  • 袁坤厚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淳古。益州(今四川成都)人。精通医学,任成都路(今四川成都)医学正,撰有《难经本旨》一书。

  • 阴病治阳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。①阴寒盛损伤了阳气,治宜扶阳。例如水肿病,唇舌色淡、语言低怯、手足不温、小便不利或清长、大便稀薄、脉沉迟,用实脾饮温阳健脾、行气利水。②疾病

  • 伏适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籍贯不详。撰有《医苑》1卷,已佚。

  • 胎前焦渴

    见《竹林寺女科秘传》。即妊娠烦渴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大肠水

    病证名。浮肿的一种类型。因大肠有病而引起的水肿。由大肠转化失常,气机紊乱,水湿内停,聚散无常所致。临床特征为浮肿,乍虚乍实(水肿时消时肿,时而便溏,时而便秘)。治宜化湿利水,用胃苓汤。

  • 肩柱骨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位于肩部,肩胛骨肩峰突起之高点处。主治瘰疬,肩臂痛,手不能举动等。艾炷灸3~7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