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即瘾疹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灯台树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铺地蜈蚣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水蜈蚣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藏医学家。曾与汉族高僧、医家马哈也那(一译摩诃衍)合作将大批中医书籍翻译成藏文。据载,现存最早的藏医文献《月王药诊》就是其中之一,为汉藏医学交流作出贡献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子固。籍贯不详。撰《眼科百问》一书(1657年刊)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黄芩之新根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苏轼条。
十二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足少阳之本,在窍阴之间;标在窗笼之前。窗笼者,耳也。”窍阴之间,约当于窍阴、侠溪之处;窗笼之前,约当听宫、听会之间。
病证名。小儿感受风邪,四肢缓纵,不能随意运动。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三卷:“小儿中风不随者,因风邪中于肢节,客于筋脉。若风挟寒气者,即拘急挛痛;若挟于热者,则缓纵不随。”宜分辨寒热,以疏风通络为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