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归来,见该条。②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承泣。见该条。
见医灯续焰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臭茉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恶寒证之一种。《证治汇补·恶寒章》:“劳倦恶寒,脉必缓弱,或气口虚大无力,兼见倦怠,手心独热。此劳倦过度,脾胃不足,卫阳下陷,宜补中益气汤,甚加桂、附以行参、芪之力。”参见恶寒、内伤恶寒条。
病证名。九注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生注候》:“人有阴阳不调和,血气虚弱,与患注人同共居处,或看侍扶接,而注气流移染易得注,与病者相似,故名生注。”症见心胁痛,转移无常,或体中痛,移易牵制,冲绞心胁。日久
运气学说术语,见《类经图翼》。凡阴干主运之年,中运不及,若遇司天之气为克中运者,则由于中运气衰,故司天之气以强兼饼中运之弱,于是不及之运从司天之气而化,称为“兼化”。如己亥年土运不及,适值厥阴风木司天
与椎通。脊柱骨的分节。
《伤寒论》的辨证方法。六经,即太阳、阳明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、厥阴。是张仲景在《内经》六经的基础上,结合外感热病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六个辨证纲领,亦即外感病过程六个深浅阶段的综合证候。六经彼此间是互相联系
古人对胎前用药提出的禁忌。指不可过于发汗、攻下、利小便,将此列为三禁,以免损伤胃气及胎元。因过汗亡阳伤气,过下亡阴伤血,过利小便损伤津液。临症时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。
病名。见《医碥·淋》。多由痰气郁结,湿痰渗注而成。用七气汤、青州白丸子、渗湿汤等方。如因膏粱太过,食积成痰,流注成淋者,宜尿浸山楂、川连、丹皮、海浮石、玄明粉之类。参见淋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