闷瘄之一。系饮食不节,食积内停,以致疹难透出的证候。其症面色微黄,四肢倦怠,吞酸嗳腐,身热口燥,胸膈痞闷,甚至肚腹坚实,昏睡气急,大便不通。治宜消食透疹,用宣毒发表汤去甘草,加山楂、麦芽以消其食;莱菔
即捻法。见该条。
见时疫白喉捷要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积雪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嘉祐补注神农本草》。为淡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医垒元戎》方。牡丹皮、枳壳(麸炒)、当归各一两,延胡索、桂皮、陈皮、炙甘草、炮三棱、炮姜、半夏(洗)、羌活各五钱,川芎二两,白术(麸炒)、木香各三分,诃子肉,芍药各二钱。为细末,每服二钱,水煎,食前
《痧胀玉衡》卷下方。又名十五号明夷方。细辛、大黄、枳实、厚朴、麻仁、青皮、桃仁(去皮尖)各等分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每服一至三钱,淡姜汤稍冷送下。治痧,大便干结,气血不通,烦闷壅盛而昏沉者。
结胸证之一。即指《伤寒论》中之大陷胸汤(丸)证。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十:“大结胸,不按而痛,胸连脐腹坚硬为大结胸,大陷胸丸主之。”参见结胸条。
指眼科金针开内障术后的护理方法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金针拨治内障术后,宜封眼仰卧三日。痛甚则用熨法,呕吐者以乌梅止之。七日内只进温粥,不能用力咀嚼,大小便时起身轻缓并予以扶持,勿令高声言谈等。
是治疗出血证的方法。出血的原因多种,治疗上可分清热止血、祛瘀止血、补气止血等。详见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