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然骨

然骨

经穴名。即然谷穴。《针灸甲乙经》卷十二:“女子不孕,阴暴出,经水漏,然骨主之。”见然谷条。②骨骼部位名。相当于舟状骨部分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脉者,少阴之别,起于然骨之后。”杨上善云:“然骨在内踝下近前起骨是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杏苑

    指医学学府或医学园地。因医界有杏林之美称,故称培养造就医学人才或传播医学学术知识的地方为杏苑。

  • 飞针

    即砭镰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蒙医金匮

    即《方海》,详见该条。

  • 下者举之

    治疗的方法。下,指下陷或下脱病证;举,指升提的治法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对气虚下陷一类病证要用补中益气的方药来升提中气。例如气虚下陷引起脱肛、子宫脱垂、久痢、泄泻;当升阳益气,用补中益气汤治疗。参

  • 对口痈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即脑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项与手争

    自我推拿方法名。明·高濂《遵生八笺》:“踊身令起,平身正坐,两手叉项,仰视举首,左右抬摇,使项与手争。”

  • 药物发泡疗法

    即药物发泡灸。详该条。

  • 风科

    医学分科的一种。宋代始设风科,元代医学分十三科,风科是其中之一,专门诊治各种风病,实际上是大方脉(内科)的一个分支。宋、元强调风邪在致病诸因素中的重要性,因而独立设科。

  • 骷(kū 枯)骨

    骨名。《灵枢·师传》:“缺盆为之道,骷骨有余以候。”马元台、张志聪及后人多以骷作,即骨。参见该条。

  • 燥痉

    病证名。小儿痉病之一。燥气炽盛,消灼津液而致痉证。多由于热邪炽盛,津液干枯,化燥动风,经脉失养而成。其症高热,痉挛,四肢抽搐,口燥咽干,大便干燥,皮肤不润。治宜辛凉甘润,如白虎汤合增液汤之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