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各种大量出血的总称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失血叙论》:“血不得循经流注,荣养百脉,或泣,或散,或下而亡反,或逆而上溢,乃有吐、衄、便、利、汗、痰诸证生焉。十种走失,无重于斯,随证别之,乃可施治。”
经外奇穴别名。见《常用新医疗法手册》。即上迎香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即血痹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九:“夫风血痹者,由体虚之人,阴邪入于血经故也。若阴邪入于血经而为痹,故为风血痹也。其状形体如被微风所吹,皆由优乐之人,骨弱肌肤充盛,因疲劳汗出,肤腠易开,为风邪所侵故
古时纺纱织线之针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二曰员针,取法于絮针。”
①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。即临产。详分娩条。②见《金匮要略·妇人产后病脉证治》。古代妇女分娩时,以干草铺床或炕为蓐(褥),故草蓐指产妇所卧之床褥,引申为妇女产后坐月期。
即炮制。宋·庞安时《伤寒总病论》有《修治药法》。详炮制条。
筋骨结合的地方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。”
见《云南植物志》。为羽叶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东医宝鉴·内景篇》卷二。即大蓟散,见该条。
骨名。又名心蔽骨、鸠尾骨。详鸠尾骨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