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骨之一。即鎚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鎚,故名。
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六册方。黄芪二钱,陈皮、人参、炙甘草各一钱,升麻七分,柴胡、当归身、益智仁各五分,红花少许。水煎,食前服。治大便日三、四次,溏而不多,有时泄泻肠鸣,小便黄者。
【介绍】:见何条。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五方。蜈蚣二条,江鳔三钱,天南星、防风各二钱五分。为细末,每服二钱,黄酒调下,日二次。治破伤风之邪在表,寒热拘急,口噤咬牙者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与偃月侵睛同。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蝉花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水蜈蚣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葛根黄芩黄连汤,见该条。
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为锁阳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验方。见《耳鼻咽喉科学》(武汉医学院)。雄黄、皂角、明矾、胆矾各等分。为末,枣泥为丸,每丸重0.12克,每服一丸,含化,日二次。功能化痰开窍,清热解毒,消肿祛痰。治慢性咽炎,咽部有异物感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