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耳背高骨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星内障

    病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一。即金花内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苦寒燥湿

    用苦寒药物祛除湿热病邪的方法。临床用于腹痛腹胀、大便稀烂热臭,舌苔黄腻等肠胃湿热证候。常用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枳壳、猪苓等。

  • 痘疹四合全书

    丛书。清·吴学损辑。刊于1676年。本书系《痘疹金镜录真本》、《痘疹心法秘本》、《痘疹百问秘本》、《痘疹图像》(此书又包括《痘疹玉髓图像》及《痘疹集图善本》二种)及《麻疹心法》等书的合刊本。因前四种均

  • 翁嘉德

    【介绍】:见翁仲仁条。

  • 目明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扁鹊心书》。正视时,位于瞳孔直上入发际处,主治头痛,目赤,视力减退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1~3壮;或艾条灸3~5分钟。

  • 鬼藏

    十三鬼穴之一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百邪所病者,针有十三穴……第十一针阴下缝灸三壮,女人即玉门头,名鬼藏。”《针灸大成》指男为会阴穴,女为玉门头穴,今多从此说。

  • 热闭

    ①泛指热邪壅闭于脏腑经络的病理。麻疹热毒内闭则疹点不透,麻毒内陷,邪热闭肺则咳逆喘促;膀胱热闭则小便痛涩,淋沥不通。②由热邪内陷引起的闭证。参见闭条。③中风闭实证中以热象为主的病证,称为热闭。

  • 血眼

    病证名。①指血浸眼中。初生艰难,血浸眦睚,遂溅渗其睛,以致神瞳不见,名血眼。②指血脉贯瞳。《保婴易知录》:“儿百日内乳嗽不愈,以致血脉贯瞳,而眶紫黑,或白珠红赤如血,亦名血眼。”

  • 注痰块

    病名。出《医门补要》卷上。多因寒湿夹痰,阻滞经络而致。证见患处肿硬,大小不等。此愈彼起,随处可生。气虚者一日可发十数块,亦可破溃化脓。若小儿颈项生注痰若串,至喉者多危。治法:形体壮实者宜以芫花末三钱,

  • 经来潮热气痛

    病证名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:“经来一半,遍身潮热,头痛,口渴,小腹作痛。此因伤食生冷,故血滞不行,内有余血,忌服补剂,宜服莪术汤(莪术、三棱、红花、苏木、牛膝)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