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六种新编条。
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延胡索之简称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背部,第五胸椎棘突高点处。主治卒病恶风,失欠,肉痹等。艾炷灸3~5壮。
病证名。出《幼科发挥》。惊风的一种证型。临床以内脏抽掣,腹痛多啼为特征。多由内伤寒冷所致。因寒则拘急,内脏掣痛。明·陈治《幼幼近编》:“内钓属脾胃虚寒,寒主收引,故伛偻拳曲,腹痛多啼,唇黑囊肿也。”治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包括尺骨、桡骨单折及双折。临床以尺骨近端和桡骨远端骨折为多见。多因跌打、坠堕、扭转所伤。局部肿胀、疼痛、活动受限。有断端移位者,畸形明显,触按有骨声。断端移位者,尤其在双骨折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即玉米须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梁代医家。著有《脉经》10卷,已佚。
出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南天竹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与赤眼后生翳同,详该条。
枕骨的简称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头横骨为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