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七。即仓公当归汤,见该条。
①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香薷之别名。②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绣球防风之别名,各详该条。
①见《草药手册》,为土儿之别名。②见《江西草药》,为金果榄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二方。制大黄五两,车前子二两半,槟榔、郁李仁、火麻仁、菟丝子、牛膝、山药、山茱萸各二两,枳壳、防风、独活各一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。治风痱,缓则四肢不举,成一臂不遂,或左瘫右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旋复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》(遵义医学院)。生大黄(后下)、白芍药各15克,龙胆草、木香、延胡索各9克。水煎服。功能通里清热,理气止痛。治轻型胰腺炎(急性水肿性胰腺炎)。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灸疗著作。敦煌出土卷子。约撰于唐代,撰人未详。现存残卷,书名原阙,后据内容新拟。现存人体正背面图18幅,每图旁示穴位、主治证候及灸治壮数。其中有些穴名不见于现存针灸专书,如板眉、脚五舟、天门、聂俞等。
见《妇科易知》。即经来如黄泥水。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肩三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