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下痰包
病名。即痰包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痰包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莸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,共309穴。见表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使君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魏荔彤条。
证名。指夜间发热,或热至夜间升高。多因热入血室,或阴血不足,或血瘀所致。《证治准绳》卷一:“昼则安静,夜则发热、烦躁,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,名曰热入血室,……夜热则行阴二十五度,四顺饮子。”《兰室秘藏》
证名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心热者,色赤而络脉溢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三:“大抵心属火而恶热,其受病则易以生热,热则血气壅滞,故为烦躁,寝卧不得安宁,口舌生疮,头痛颊赤之类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心热者
形,形身;骸,骸骨;统指身体躯壳而言。《灵枢·天年》:“百岁,五脏皆虚,神气皆去,形骸独居而终矣。”
指形体健康无损。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篇》:“君王众庶,尽欲全形。”
骨名。①左右第七肋软骨会合于胸骨处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岐骨者,即两凫骨端相接之处,其下即鸠尾骨也。”②泛指骨骼连接成角之处。《伤科汇纂》:“岐骨者,凡骨之两叉者,皆曰岐骨。”
病名。见《郑氏女科家传秘方》。指乳房胀痛发热者。即蒸乳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