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蛇啮

蛇啮

病名。出《五十二病方》即蛇咬伤。可分无毒蛇咬伤和有毒蛇咬伤。前者危害不大,按一般外伤处理即可。后者伤后,局部逐渐红肿、疼痛,久则更剧,以至伤处起水泡,甚则发黑形成溃疡,出现头晕头痛、出汗、胸闷、四肢无力、瞳孔散大、视力模糊、呼吸困难;严重者,面部失去表情、舌强不能言语、声音嘶哑、吞咽困难、抽搐、血压下降、粘汗淋漓、头项软瘫不能自由,最后晕厥而亡。有毒蛇咬伤后,应立即在伤口近心端缚扎,以防毒素扩散,用药筒拔法吸尽毒汁。进而分型论治:1.风毒型(以神经毒症状为主):局部症状轻,但有头昏、眼花、嗜睡、昏迷、气急,严重者呼吸困难、四肢抽搐。应以清热解毒熄风定惊为主。用半边莲30克,野菊花白芷川贝母龙胆草白僵蚕各9克,蝉衣6克,全蝎蜈蚣各6克,甘草4克。煎服。2.火毒型(以血循毒症状为主):局部疼痛、血泡,全身皮下出血等,应以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为主。用半边莲、鲜生地各30克,丹皮9克,黄芩9克(或黄连4克),赤芍、黑山栀、射干各9克,出血严重者加***3克,磨粉冲服。3.风火相兼型(以混合毒症状为主):具1、2两型症状,治宜解毒、清热、熄风、凉血为主。用半边莲30克、车前草、白芷、夏枯草、野菊花、蒲公英各9克,大蓟白茅根各15克,蜈蚣、全蝎各4克。亦可及时用季德胜蛇药、或其它蛇药片内服及外敷;或用单味药雄黄、半边莲、蚤休等水煎服。如出现脑、心中毒症状与并发症严重者,应中西医结合抢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痰饮腹胀

    病证名。指痰饮留滞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痰饮腹胀之症,胸腹满闷,怔忡喘急短息倚肩,呕恶痰涎。或腹中漉漉有声。”多因脾胃传化失职,痰饮不化所致。治宜祛痰化饮为主。胸闷怔忡,宜小半夏汤、二陈汤;

  • 寿人法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汪晸撰。撰年不详。书中记述导引坐功等8种方法,内容简短,后收入《颐生集》中。

  • 筋疳

    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即肝疳。见该条。

  • 帘珠喉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科指掌》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帘珠喉,满喉如白纲油状,两边微肿,根有白点,带红色,小舌红肿,咽水大痛。……治宜清火。”用六味汤加盐水炒黄柏等。

  • 揉眼

    自我推拿方法。即熨眼。《饮膳正要·养生避忌》:“凡夜卧,两手摩令热,揉眼,永无眼疾。”

  • 合骨

    骨名。足内踝的俗称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在内者名内踝,俗名合骨。”

  • 退云散

    《增补万病回春》卷五方。当归、生地黄、菊花、谷精草、木贼、大黄(酒炒)、羌活、石决明、蔓荆子、白芷、黄柏、连翘、龙胆草各一钱,蝉蜕七个。为粗末,水煎,食远服。治翳矇瞳子。

  • 纸燃子

    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即纸纴子。见该条。

  • 大经隧

    脉气流行较大的经脉通路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,此气之大经隧也。”

  • 玉英

    ①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玉堂,见该条。②出《金匮玉函方》,为菊花苗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