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①遇事易惊或无故自惊的简称。出《素问·大奇论》。亦称喜惊、惊伤。《张氏医通·神志门》:“夫惊虽主于心,而肝胆脾胃皆有之。惊是火热烁动其心,心动而神乱也。若因内气先虚,故触事易惊,或卒然闻响大声,
傍晚时候病情加重。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:“夫百病者,多以旦慧昼安,夕加夜甚何也?”
手掌内面的摺纹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六。多因跌打、压撞所致。可伤一骨或数骨,以第一和第五掌骨骨折为多见。伤处肿胀、疼痛、压之加剧,在折端有陷下或突起畸形,触摸时可有骨声,活动受限。治宜手法整复,夹缚固定。用药参见骨
通常指外感之风邪,是与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内风相对而言。参风条。
利湿法之一。治疗下焦湿热的方法。湿热蕴结下焦,症见小腹急胀、小便浑赤、溺时涩痛、淋沥不畅、舌苔黄腻,用八正散。
①热邪。六淫中与火同一属性的致病因素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其在天为热,在地为火,……其性为暑。”②热证。辨证的八纲之一,各种原因引致阳气亢盛的病证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盛则热。”③治疗方法
病名。见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六。系指各种昆虫误入外耳道。应立即设法取出之。宜先选用油剂、葱汁、大蒜汁或氯仿液等滴耳,将昆虫杀死后取出,取出时切勿损及鼓膜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指霍乱由风淫或风木克脾所致者。症见头痛发热,上吐下泻,心腹绞痛,甚则转筋。若风寒则脉浮紧,方宜败毒散;若风热,则脉浮数,宜用家秘神术汤;若风湿,则脉浮濡,宜以海藏神术汤;若
医方书。朝鲜族李济马编。成书于1940年。分内外二篇。内篇论述了内、外、五官科病症的治疗。外篇论述妇儿科疾病的治疗,附奇异疾病30种,附方20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