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5卷。清·王孟英撰于1852年。卷1~2选辑《内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中有关温热病的论述,并引录前人的注文以阐明一些温热病病原、证候及治法;卷3~4采辑叶天士、陈平伯、薛生白、余师愚等研究温热病、
针刺和艾灸的合称。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:“刺灸砭石毒药所主。”
书名。365卷。朝鲜·金礼蒙等撰于1443年。初刊于1465年。原本已佚,1861年日本用活字排印了266卷本。本书分类整理了约150余种中、朝古代医书。卷1~3医学总论;卷4~12五脏诸论;卷13~
见《闽南民间草药》。为山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药材》。为蛴螬之别名,详该条。
治则。出《素问·痿论》。阳明属胃,主受纳水谷,化生气血,营养全身,滋润宗筋。阴阳经脉总会于宗筋,宗筋起约束骨节而使关节滑利的作用。痿证多因阳明经脉不足,使宗筋松弛所致,故有此说。然肝肾不足,下元亏虚也
变蒸之候,变者上气,蒸者体热。《医学纲目》:“每经一变一蒸,情能既异,轻者发热微汗,其状似惊,重则壮热脉乱而数,或吐或汗,或烦啼躁渴。轻者五日解,重者七八日解,其候与伤寒相似。”古人认为,变蒸切不可妄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郁金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郑大忠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八。即珠突出眶证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