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脉之海

阳脉之海

督脉。在十二经脉中,手、足三阳经脉均会于督脉,有统率阳经和调节一身阳气的作用,因称阳脉之海。《十四经发挥》:“督脉者,起于下极之腧,……属阳脉之海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泻脾散

    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。即泻黄散,见该条。

  • 产后下物如缽

    病名。见清·陈笏庵《胎产秘书》。即产后阴下脱。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。

  • 诸病论

    见医要集览条。

  • 经外穴

    穴位分类名。又名经外奇穴、奇穴。指十四经穴以外的经验效穴。经外穴在《内经》中已有一些记载,如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刺十指间”,“刺舌下两脉”等。后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外台秘要》等书记载更多,至《针灸大成》等

  • 外揣篇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张景岳注:“揣,推测也。”本篇论述自外揣内或自内揣外的诊断方法,故名。主要阐明人体是内外相应的统一的有机体。诊治疾病可从外表上显现的各种征象去推测内脏的变化,或从内脏的病变判断外表的证

  • 以经取之

    针灸术语。凡脏腑气血虚实不明显的病证,可通其经脉,取有关经脉的输穴针刺治疗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不盛不虚,以经取之。”

  • 季胁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篇》。指软肋部疼痛。多由肝虚所致。《医学芻言》第十四章论两旁季胁痛认为“一属肝血虚,一属肝气虚也。”肝气虚常兼见胆怯善惊,疼痛绵绵不止,视物昏糊,耳鸣等症,治宜四君子汤合乌梅丸等方

  • 清聪化痰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三方。橘红(盐水洗)、蔓荆子、赤茯苓各一两,酒黄芩、酒黄连、白芍药(酒浸,煨)、酒生地黄、姜半夏曲、柴胡各七钱,人参六钱,醋青皮五钱,生甘草四钱。为细末,葱汤浸蒸饼为

  • 乌檀

   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胆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姜巴草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香茅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