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成沆瀣(xiè 卸)丹
见《幼幼集成》卷二方。即沆瀣丹,见该条。
见《幼幼集成》卷二方。即沆瀣丹,见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无根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了哥王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形长而白色,有寒热,证治同疔疮。
见《温病条辨》卷一。即至宝丹,见该条。
舌的后半部红色,舌尖有黑色苔。为足少阴蕴热乘于手少阴之象,可用竹叶石膏汤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猪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黄承昊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又名病藕包、藕包、藕包毒。臑即上臂,指生于上臂之痈。由风温或风火邪毒凝结而成。初起状如粟米样疹,或起一粒僵疙瘩者,逐渐热焮肿痛,以至绕臂臑漫肿。无晕者为顺,有晕者为逆。其症轻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莕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周医生。字孝通。河南阳翟(今河南禹县)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