痰质胶粘浓稠难咯,色白带黄,多属肺热。
火为阳,故名。①指心火。详该条。②指阳热亢盛,通常多见于温病。详气分病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腰俞。见该条。
出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金扣钮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系指颊在下生疮,漫肿疼痛,或左或右,身发寒热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受风热湿郁结,或食煎炒灸煿而成,或左或右。”发于左者,名左阴疮;发于右者,名右阴疮。详见各该条。②指女性外生殖器之生疮
病证名。出《幼科发挥》。即枕骨内陷,可由儿卧日久所致;如兼头骨四破,高下成缝,则为肾元衰败之重症。参见囟陷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江西安福县人。通医学,后归隐东阳山下。
指颅顶部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头脑户痛,延及囟顶发热。”
即缪刺。详该条。
治则之一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王冰注:“火郁发之,谓汗令疏散也。”火郁,指热邪郁而内伏;发,发泄、发散。如温热邪至气分,症见身热、心烦,口渴无汗,舌苔粗黄,须辛凉透达,使病人微汗,则气分热邪可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