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痧
即风疹,详该条。
即风疹,详该条。
见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。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。又名眼昏、目昧、目昏昧、目瞀、目暗不明、眼暗、眼闇、目茫茫、目、目、视物。为视物不明的证候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:“五藏六府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。”如久病虚羸,气血两亏;
自汗证之一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。多由湿邪阻遏所致。《证治汇补》卷三:“伤湿自汗,困倦身痛,天阴转甚,声如瓮出。”治宜健脾化湿,可用防己黄芪汤、术附汤。亦有湿火熏蒸而致者。《丹溪心法·自汗》:“
古刺法名。九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毛刺者,刺浮痹皮肤也。”是指浅刺皮肤治疗肤表痹症的方法,现在常用的皮肤针刺法,即属此。以其病处浮浅,针刺浅及皮毛,故名。
病证名。由阴跷脉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目中赤痛,从内眦始,取之阴跷。”《难经·二十九经》:“阴跷为病,阳缓而阴急。”《奇经八脉考》:“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,阴跷也,动苦癫癎,寒热,皮肤淫
①小儿推拿方法。操作方法有:①一手握住小儿肘部,一手挟住小儿手指,进行摇动。见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。又名摇肘。有通关顺气,补脾和血等作用。②捧住小儿头部耳前上方处,轻轻摇动。用于治疗惊风。见《
是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气反者,病在上,取之下。”指病证的表现、部位偏于上,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下的脏腑或体表,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。如呃逆、反胃由于阳明府实者,用承气汤法
推拿手法。用手指挟住肌肤,反复扭转,使局部皮肤呈现紫红色。多用于肩颈部和腰背部,有排除风邪的作用,本法与揪法相似,但揪法揪有转动。
书名。5卷。清·叶其蓁撰。刊于1724年。本书分调经、种子、胎前、临产、产后五门,系作者引录前人妇科著作,参以己见编成。叙述每种病证,首先编成歌诀,其次分析病证,介绍治法。惟书中杂有部分迷信论述。
泛指解除体内或体表的毒素。通常包括:①血分热毒,宜凉血解毒。详该条。②阴寒凝滞成毒,常用温中散寒而祛之。③解除蛇虫犬兽螫咬所致的毒害。④排除误食或接触的毒物,或解除所致的毒害。⑤按特定的炮制方法减除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