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虎刺,详该条。
产儿的门户,即妇女阴道外口。
躁证之一。指阴盛格阳所致扰动不宁者。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四:“阴发躁,热发厥,物极则反也。……外台秘要云:阴盛发躁,名曰阴躁。”常伴见身体微热,面赤,躁扰欲坐井中,或渴不欲饮,脉沉而微等。宜用吴茱萸汤、理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碧桃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证治百问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棕榈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发于内踝处的附骨疽。《外科真诠》卷上:“内踝疽生于足踝近腕之处,内属三阴经,外属三阳经,俱有寒湿下注。血凝气滞而成。初起坚硬漫肿,皮色不变,时时隐痛,难于行立。”并可成脓,
见金匮要略编注条。
即十香返魂丹,见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橙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