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法术语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指用药应因人制宜,对身体虚弱,不能胜任攻邪药物者,就给予气味薄而和缓的药治疗。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指经血漏下夹有黄色之液体。参见经漏条。
①标本的同义词。②指病情发展经过之始终。《灵枢·禁服》:“必审按其本末,察其寒热,以验其脏腑之病。”
小儿推拿方法。出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。详水底捞月条。
见《闺中宝录》。即妊娠烦渴。详该条。
用活血药或结合理气药以祛除瘀血的治法。详祛瘀活血条。
病证名。目内陷“俗名陷睛翳,乃肾水绝矣”(清·王子固《眼科百问》卷下)。详目内陷条。
病证名。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气喘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四:“论曰,伤寒喘其证不一。有邪气在表,表未解,无汗而喘者;有邪气在里,汗出,不恶寒,腹满而喘者;有潮热者;有心下有水而喘者。古人治之,亦各求其本。
见《本草汇言》。即麦芽,详该条。
后囟之别称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婴幼儿元气充实者则脑后顶门坚实而矫健。